[发明专利]以原位接枝改性的介孔二氧化硅囊泡连续聚集体为功能填料制备硅橡胶海绵隔热材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69439.2 | 申请日: | 202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36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康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华盛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83/07 | 分类号: | C08L83/07;C08K9/04;C08K7/26;C08L83/05;C08J9/02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朱林 |
地址: | 215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原位 接枝 改性 二氧化硅 连续 聚集体 功能 填料 制备 硅橡胶 海绵 隔热材料 方法 | ||
1.原位接枝改性介孔二氧化硅囊泡连续聚集体增效的预混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组分:
(A)端乙烯基硅油 1500.0~3000.0
(B)水 10.0~50.0
(C)碱性催化剂 1.0~5.0
(D)囊泡 500~1000;
所述(C)碱性催化剂为氢氧化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四甲基氢氧化铵;
所述(D)囊泡为介孔二氧化硅囊泡连续聚集体;
介孔二氧化硅囊泡连续聚集体原位接枝改性方法,采用(A)端乙烯基硅油、(B)水和(D)囊泡为原料,在(C)碱性催化剂的作用下形成预混料;预混料中,在(C)碱性催化剂的作用下原位产生羟基封端聚硅氧烷,一部分羟基封端聚硅氧烷反应活性羟基分与囊泡表面的硅羟基缩合形成接枝改性;另一部分羟基封端聚硅氧烷溶解在预混料中;
预混料中原位产生了硅羟基,硅羟基以三种形式存在:接枝在囊泡表面的聚硅氧烷末端、聚硅氧烷的两端、一端硅羟基一端乙烯基的混合封端聚硅氧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接枝改性介孔二氧化硅囊泡连续聚集体增效的预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A)端乙烯基硅油为端乙烯基聚硅氧烷,粘度为5000~200000mPa.s,其侧链为甲基,或者甲基与苯基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接枝改性介孔二氧化硅囊泡连续聚集体增效的预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A)端乙烯基硅油的质量份为200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接枝改性介孔二氧化硅囊泡连续聚集体增效的预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C)碱性催化剂为四甲基氢氧化铵。
5.采用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预混料的原位接枝改性介孔二氧化硅囊泡连续聚集体增效的硅橡胶海绵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组分:
(E)预混料 70.0~90.0
(F)铂金催化剂 0.1~1.0
(G)抑制剂 0.02~0.05
(H)端乙烯基硅油 0.0~20.0
(I)含氢硅氧烷 10.0~2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原位接枝改性介孔二氧化硅囊泡连续聚集体增效的硅橡胶海绵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F)铂金催化剂为氯铂酸、三苯基膦合铂、氯铂酸的醇或者醚配合物、铂的烯基配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原位接枝改性介孔二氧化硅囊泡连续聚集体增效的硅橡胶海绵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F)铂金催化剂为铂的烯基配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原位接枝改性介孔二氧化硅囊泡连续聚集体增效的硅橡胶海绵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铂的烯基配合物中烯基配体为烯烃类、乙烯基硅氧烷。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原位接枝改性介孔二氧化硅囊泡连续聚集体增效的硅橡胶海绵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铂的烯基配合物为二乙烯基四甲基二硅氧烷铂配合物和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铂配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原位接枝改性介孔二氧化硅囊泡连续聚集体增效的硅橡胶海绵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G)抑制剂为乙烯基硅氧烷、炔醇、亚磷酸酯、不饱和酰胺或马来酸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原位接枝改性介孔二氧化硅囊泡连续聚集体增效的硅橡胶海绵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G)抑制剂为乙烯基硅氧烷或炔醇。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原位接枝改性介孔二氧化硅囊泡连续聚集体增效的硅橡胶海绵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I)含氢硅氧烷为环状、线性或者支链型含氢硅氧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华盛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华盛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943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汽车碳纤维零部件加工的压紧辅助冲压装置
- 下一篇:悬挂式除臭鞋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