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含氮稠杂环化合物合成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68764.7 | 申请日: | 202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66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樊红莉;李风海;郭明晰;郭倩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菏泽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J23/42 | 分类号: | B01J23/42;B01J37/03 |
代理公司: | 西安汇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4 | 代理人: | 张燕 |
地址: | 274015 山东省菏***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含氮稠 杂环化合物 合成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含氮稠杂环化合物合成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一氧化钛粉末加入至蒸馏水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持续搅拌至形成均一的悬浊液;将氯化铂加入至悬浊液中,搅拌均匀,并且缓慢滴加稀碱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得到混合悬浊液;将混合悬浊液过滤,得到混合沉淀,然后将混合沉淀放入模具恒温加压反应1‑3h,得到预制块;将预制块放入无氧乙醇中浸泡20‑30min,加热浸泡10‑20min,取出后洗涤得到预制催化剂;将预制催化剂浸泡至稀钛醇液中,取出后在恒温氮气环境下烘干,得到固体催化剂。本发明解决了氮稠杂环合成工艺中的催化剂难以分离的问题,利用固体催化剂与产物自身状态的不同,实现催化剂的快速分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含氮稠杂环化合物合成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含氮稠杂环化合物在药物和高级材料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各种含氮稠杂环的合成已经成为有机合成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在过去,传统的合成含氮稠杂环的方法往往需要苛刻的反应条件,但随着过渡金属催化反应的发展,已经开发出许多简单有效的合成含氮稠杂环的方法。其中,Cu或Pd催化的偶合反应和过渡金属催化的碳氢键活化反应,作为构造碳碳和碳-杂原子键的两种有效方案,已广泛用于含氮稠杂环的合成。
然而,目前的含氮稠杂环的制备工艺以均相催化剂为主,该类催化剂虽然能够起到了良好的催化效果,但是反应结束后,均相催化剂与反应产物混合,分离极其困难。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含氮稠杂环化合物合成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解决了氮稠杂环工艺中的催化剂难以分离的问题,利用固体催化剂与反应产物本身的不同状态,能够利用物理方法快速分离。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含氮稠杂环化合物合成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一氧化钛粉末加入蒸馏水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持续搅拌至形成均一的悬浊液;一氧化钛在蒸馏水中的浓度为100-200g/L,搅拌的速度为1000-2000r/min,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加入量为120-140g/L;
进一步的,蒸馏水采用无氧蒸馏水;
再进一步的,无氧蒸馏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将蒸馏水加入至反应釜中并采用氮气吹扫形成氮气氛围,氮气吹扫速度为10-20mL/min;步骤b,加热反应釜,将蒸馏水转化为水蒸气,形成水蒸气、氧气与氮气的共混气体,加热温度为100-120℃;步骤c,将共混气体喷洒至氮气氛围的冷却反应釜中,经冷却凝结处理后,水蒸气冷却转化为蒸馏水,并通过冷却反应釜的底部排出,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经由冷却反应釜上部排出,冷却温度为70-85℃;
上述的混合气体通过还原过滤装置将氧气过滤吸收,并将处理后的氮气回流至反应釜中,实现了氮气的回流效果。
步骤2,将氯化铂加入至悬浊液中,搅拌均匀,并且缓慢滴加稀碱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得到混合悬浊液,氯化铂的加入量是一氧化钛粉末的80-150%,缓慢滴加的速度为1-3mL/min,稀碱液采用pH为8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
步骤3,将混合悬浊液过滤,得到混合沉淀,然后将混合沉淀放入模具恒温加压反应1-3h,得到预制块;恒温加压反应在氮气氛围下进行,所述恒温加压反应的压力为2-3MPa,温度为100-120℃;
步骤4,将预制块放入无氧乙醇中浸泡20-30min,加热浸泡10-20min,取出后洗涤得到预制催化剂;加热浸泡的温度为40-60℃;
步骤5,将预制催化剂浸泡至稀钛醇液中,取出后在恒温氮气环境下烘干,得到固体催化剂。稀钛醇液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以无氧乙醇为溶剂,且钛酸四丁酯在无氧乙醇中的浓度为5-10g/L;恒温氮气环境的温度为100-130℃,钛醇液中采用无氧乙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菏泽学院,未经菏泽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87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