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侧条厚唇鱼人工繁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68187.1 | 申请日: | 202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91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秦志清;樊海平;林建斌;梁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修斯文;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侧条厚唇鱼 人工 繁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侧条厚唇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条厚唇鱼的人工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的地形地貌千姿百态,内陆地区流域面积广,具有丰富的地方淡水鱼类资源,其中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品种较多。这些地方特色鱼类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遗传育种价值,同时兼具营养丰富、肉质鲜美、风味独特等特点。水产种质资源是水产育种、养殖生产、资源修复和渔业科技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虽然目前有部分品种初步开展了资源调查、品种鉴定、种苗繁育和人工驯养等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但是大多数品种仍处于待研究开发阶段,相关研究工作进展缓慢,基础相对薄弱。
侧条厚唇鱼为鲤科光唇鱼属的小型经济鱼类,为中国特有物种;沿测线有一蓝黑色纵带直达尾鳍基是该种区别于光唇鱼属其他鱼类的重要形态特征。侧条厚唇鱼是《松溪河厚唇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016年农业部批准建立)的主要保护物种,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为闽粤赣一带内陆山区常见的食用鱼,深受老百姓喜爱,市场前景广阔。
由于原产地生态环境遭破坏、乱捕滥捕和水环境污染等方面原因,导致侧条厚唇鱼的种群数量和质量严重衰竭,野生种质资源存在灭绝的风险。鉴于此,有必要对该品种开展种质资源保护、人工繁育和养殖开发等研究工作,以实现其种质资源的恢复与延续,满足市场需求。有关侧条厚唇鱼的相关研究资料极少,其繁育生物学、养殖生物学、营养学及病害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目前国内外尚未见其人工繁育成功的报道。鉴于此,本发明采用首创的产前培育、催熟和人工催产方法,在国内外首次成功实现了侧条厚唇鱼的人工育苗,为该鱼的苗种规模化生产、种质资源保护与养殖开发应用等研发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目前侧条厚唇鱼人工繁育技术缺乏的现状,提供了一种侧条厚唇鱼人工繁育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侧条厚唇鱼人工繁育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1)亲本培育:
a)日常培育:采用2000 m2以内、水深1.2~1.6 m的土池进行侧条厚唇鱼野生亲本的培育,放养密度为4000~5000尾/亩;套养鲢鱼100~150尾/亩、鳙鱼30~50尾/亩,以调控水质;投喂粗蛋白含量36%~40%的浮性颗粒饲料,投喂频率2次/d,投饵率1%~2%;保持微流水,并配备增氧设施,使培育水体的溶氧量达5 mg/L以上、pH 7.0~8.5、透明度30 cm以上;
b)产前培育:每年的3月底~4月初,从培育亲鱼的土池分批挑选无病无伤、性腺发育较好的个体,放入30 m2~50 m2、水深0.5~0.6 m的长方形水泥池(配备增氧设施)中进行产前强化培育,每个池投放亲鱼300~400尾,保持流水刺激;从催产前10~15 d开始,每隔3d将水位降低5~6 cm,直至水深达0.3~0.4 m;同时加大进排水量,使每天进排水量均为60~80 吨,以刺激亲鱼性腺快速同步发育;投喂粗蛋白含量36%~38%的浮性颗粒饲料,投喂频率2次/d,投饵率1%~2%;每星期投喂青饲料无根萍1~2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未经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81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