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超临界水气化碳基能源制氢系统与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68149.6 | 申请日: | 202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1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树众;李艳辉;崔成超;蒋卓航;赫文强;张熠姝;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J3/48 | 分类号: | C10J3/48;C01B3/50;C01B32/5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临界 水气 化碳基 能源 系统 方法 | ||
1.一种高温超临界水气化碳基能源制氢系统,包括旋流式超临界水热燃烧反应器(10)和超临界水气化反应器(3),其特征在于,煤浆输入管(1)接至回热器(2)冷流体侧入口,回热器(2)热流体侧出口与超临界水气化反应器(3)内的若干气化喷嘴(24)接通,超临界水气化反应器(3)出口接至回热器(2)热流体侧入口,回热器(2)冷流体侧出口经调温调压器A(4)与气相分离器A(5)入口接通,气相分离器A(5)顶部出口接至氢气分离提纯单元(6),底部出口接至调温调压器B(7),调温调压器B(7)出口与气相分离器B(8)入口接通,气相分离器B(8)底部出口经升压单元(9)接至安装于旋流式超临界水热燃烧反应器(10)上部的水热火焰喷嘴(14),旋流式超临界水热燃烧反应器(10)底部中心经超临界热流体引导锥(22)与超临界水气化反应器(3)接通;旋流式超临界水热燃烧反应器(10)底部侧面设有渣浆出流口(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温超临界水气化碳基能源制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临界热流体引导锥(22)位于超临界水气化反应器(3)顶部,若干气化喷嘴(24)均布于超临界水气化反应器(3)侧面上部的同一水平高度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温超临界水气化碳基能源制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热火焰喷嘴(14)位于超临界水热燃烧反应器(10)的侧面上部,水热火焰喷嘴(14)有两个输入口,一个与高压氧化剂输入管(13)接通,另一个接至升压单元(9)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高温超临界水气化碳基能源制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临界热流体引导锥(22)为圆台形状,与超临界水热燃烧反应器(10)底部凹陷轮廓匹配,超临界水气化反应器(3)与旋流式超临界水热燃烧反应器(10)的连通口在圆台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高温超临界水气化碳基能源制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临界水气化反应器(3)的承压壁A(25)被高效冷却套A(20)包裹,所述超临界水热燃烧反应器(10)的承压壁B(17)被高效冷却套B(16)包裹,所述高效冷却套A(20)上设有冷却剂进口(19)与冷却剂出口(21),高效冷却套B(16)上设有冷却剂进口(15)与冷却剂出口(18),所述高效冷却套A(20)与高效冷却套B(16)的结构为夹套、单层螺旋通道或多层螺旋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高温超临界水气化碳基能源制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渣浆出流口(23)经流量调控阀(11)与余热回收及后续处理单元(12)接通。
7.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高温超临界水气化碳基能源制氢系统的制氢方法,其特征在于,超临界水气化反应器(3)排出的产物回流到回热器(2),对煤浆输入管(1)中新煤浆物料进行预热,预热过后的新煤浆经若干气化喷嘴(24)喷入超临界水气化反应器(3)中进行气化;
经过热交换的产物在调温调压器A(4)中改变温度和压力状态,在气相分离器A(5)中实现氢气的分离,剩下的产物继续输运到调温调压器B(7)调整温度和压力,实现二氧化碳为主的气体从产物中分离;固相以残碳为主的产物在升压单元(9)加压后,重新经水热火焰喷嘴(14)与高压氧化剂输入管(13)的氧化剂一同射入超临界水热燃烧反应器(10),着火后实现炭基能源能量的完全释放,为后续的超临界水气化所需的超临界热流体提供热量,维持超临界水气化器(3)中反应的继续进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制氢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排除燃烬渣浆操作时,首先降低煤浆和空气的流量到稳定运行流量的三分之一,然后通过流量调控阀(11)控制燃烬渣浆流量,防止出流过快影响超临界热流体引导锥(22)的生成物出流稳定性,排出的燃烬渣浆进入余热回收及后续处理单元做进一步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814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纱线断纱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的新型桥梁加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