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湿抛丸的砂液循环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67975.9 | 申请日: | 2020-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61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 发明(设计)人: | 王松;武其俭;耿明山;耿庆斌;轧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京诚之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4C1/08 | 分类号: | B24C1/08;B24C3/12;B24C5/06;B24C7/00;B24C9/00;B01D36/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抛丸 循环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湿抛丸的砂液循环系统,其包括:将砂和液体混合在一起或者分开地抛向带钢的抛丸器单元;设置在抛丸器单元下方的砂液收集箱;将砂液收集箱底部沉积的砂输送到抛丸器单元的输送机单元;和将来自于砂液收集箱的含有氧化铁粉及一部分砂的含砂废液进行过滤分离的过滤器单元,经过过滤器单元过滤得到的滤后液体通过管道输送到抛丸器单元。通过本发明的砂液循环系统,不再使用高压液体作为输送砂的载体,而是可以直接将砂输送到抛丸器单元甚至是其喷射口,提高了除鳞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带钢的除鳞领域,涉及一种湿式抛丸的砂液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在带钢在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在热轧阶段,在带钢的表面产生一层氧化铁皮,在带钢的后续生产、使用过程中,必须将氧化铁皮去除,即除掉带钢的鳞皮。
目前,能够大批量规模化的去除带钢鳞皮的技术,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采取强酸清洗带钢的方法,这种方法尽管去除带钢氧化铁皮速度快,但是因无法避免大量废酸液的产生,导致环境被污染;另外一种方法是采用砂和液体抛射的技术,即将砂和液体混合成浆料或者独立地通过抛丸器将它们抛射击打在带钢表面,通过砂的击打摩擦作用去除氧化铁皮,液体的作用在于输送砂、润滑、防止扬尘。
相对于酸洗去除氧化铁皮的方式,后者属于一种绿色环保的除鳞方法,因而越来越受生产厂家的欢迎。在这种方法中,砂通过高压液体的混合搅拌,由高压液体作为载体来输送砂,将砂输送到抛丸机的喷射口,一般由于空间的原因,高压液体输送砂的距离较远,就会造成液体中砂的含量较少,影响除鳞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方法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砂和液体的循环系统,更高效的输送砂。
基于本发明的一种湿抛丸的砂液循环系统包括:将砂和液体混合在一起或者分开地抛向带钢的抛丸器单元;设置在抛丸器单元下方的砂液收集箱;将砂液收集箱底部沉积的砂输送到抛丸器单元的输送机单元;和将来自于砂液收集箱的含有氧化铁粉及一部分砂的含砂废液进行过滤分离的过滤器单元,经过过滤器单元过滤得到的滤后液体通过管道输送到抛丸器单元。
在如上所述的砂液循环系统中,优选所述过滤器单元包括:对所述废液进行螺旋分离的初级过滤器;和将通过初级过滤器的螺旋分离得到的废液再次进行过滤的平床过滤器,平床过滤器过滤后的滤后液体通过管道输送到所述抛丸器单元。
在如上所述的砂液循环系统中,优选在所述砂液收集箱与所述过滤器单元之间设置有沉淀箱,所述沉淀箱上部的沉淀箱入口与所述砂液收集箱上部的含砂废液出口相连通,在所述沉淀箱的底部设置沉淀箱出口,所述含砂废液通过液体泵从所述沉淀箱出口输出到所述过滤器单元。
在如上所述的砂液循环系统中,优选所述初级过滤器的侧面设置有初级过滤器入口,通过液体泵输送来的含砂废液从该初级过滤器入口进入初级过滤器的内部,含砂废液在所述初级过滤器内部旋转,一部分含砂废液从初级过滤器的内部芯轴输送到所述平床过滤器,一部分含砂废液在重力作用下旋转在过滤器的底部,在液体的推动下输送到所述砂液收集箱内。
在如上所述的砂液循环系统中,优选平床过滤器包括过滤箱以及液体平布置于过滤箱内的过滤床,进入平床过滤器的含砂废液中的砂被过滤床过滤出来,通过过滤床的滤后液体进入过滤箱的下部,通过管道和液体泵输送到所述抛丸器单元。
在如上所述的砂液循环系统中,优选所述砂液收集箱的纵截面为三角形,砂液收集箱的底面从一端到另一端向下倾斜设置,在所述一端设置有含砂废液输出口,在重力作用下下沉的砂沉积在所述另一端。
在如上所述的砂液循环系统中,优选所述输送机单元包括:机械式输砂装置和砂收集箱,一端设置于所述砂液收集箱内的机械式输砂装置将沉积在砂液收集箱底部的砂输送到位于所述抛丸器单元上方的砂收集箱内,所述砂收集箱内的砂在重力作用下进入所述抛丸器单元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京诚之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京诚之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79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