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构建鼠尾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剪切应力发生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67388.X | 申请日: | 2020-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7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 发明(设计)人: | 王向阳;陈教想;王建乐;林焱;张小磊;武垚森;盛孙仁;黄崇安;郭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D1/00 | 分类号: | A61D1/00 |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44 | 代理人: | 姜飞 |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构建 尾椎 间盘退变 模型 剪切 应力 发生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建鼠尾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剪切应力发生装置,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环,第一固定环上设有与第一固定环直径对应的第一骨针,第二固定装置包括第二固定环,第二固定环上设有与第二固定环直径对应的第二骨针,第一骨针与第二骨针平行,第一固定环的周向边缘轴向延伸有一对相对布置的定位座,第二固定环位于两个定位座之间,剪切力加载装置包括设于其中一个定位座上的加压弹簧,加压弹簧抵压于第二固定环与定位座之间从而构成弹性顶压力,弹性顶压力方向与第一骨针延伸方向垂直,另一定位座上螺纹配合有调节螺栓,调节螺栓在加压弹簧的弹性顶压力作用下抵压于第二固定环上。便于在鼠尾上提供剪切力以构建椎间盘退变模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实验装置,确切的说是用于构建椎间盘退变模型用的鼠尾剪切力加压器。
背景技术
椎间盘是脊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吸收、缓冲和传递人体所受的载荷,同时它的存在使得脊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活动。然而椎间盘的退变往往会造成脊柱的功能紊乱甚至丧失,一部分退变的椎间盘还会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源性腰痛和颈椎病等脊柱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从椎间盘退变这一层面进行相关疾病的研究是目前所迫切需要的。
为了进一步明确载荷和椎间盘退变之间的关系,研究者们陆续建立了各种在体动物模型,到目前为止,用于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动物已有包括鼠、兔、犬、牛、羊、猪、猴等10余种。早在20 世纪90 年代,就有研究者在实验动物鼠的尾椎上安装加载装置从而实现对椎间盘的加载实验研究;现有也存在相应的加装装置,如中国专利号为201520545337.0文献中公开的《鼠尾部静态椎间盘加压装置》,中国专利号为201620605710.1文献中公开的《鼠椎间盘退变模型静力加压装置》。但上述加载装置仅用于轴向加载力,存在在体动物实验研究中过分单一研究轴向压缩载荷。为弥补以往在体动物实验研究中过分单一研究轴向压缩载荷的不足;也有研究者在兔上建立剪切应力导致椎间盘退变模型,如中国专利号为201210438551.7的专利文献中公开的《实验动物兔腰椎间盘剪切应力加装器》,但兔经济性明显低于鼠。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应用于鼠体上的能够产生剪切应力的剪切力加载装置,实现鼠上建立剪切力导致椎间盘退变模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发明目的: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用于固定于鼠尾上,提供剪切力的构建鼠尾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剪切应力发生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构建鼠尾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剪切应力发生装置,包括分别固定于相邻两节鼠尾骨上的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以及关联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以形成剪切加压力的剪切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环,第一固定环上设有与第一固定环直径对应的第一骨针,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第二固定环,第二固定环上设有与第二固定环直径对应的第二骨针,第一骨针与第二骨针平行,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周向边缘轴向延伸有一对相对布置的定位座,第二固定环位于两个定位座之间,所述剪切力加载装置包括设于其中一个定位座上的加压弹簧,加压弹簧抵压于第二固定环与定位座之间从而构成弹性顶压力,弹性顶压力方向与第一骨针延伸方向垂直,另一定位座上螺纹配合有调节螺栓,调节螺栓在加压弹簧的弹性顶压力作用下抵压于第二固定环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调节螺栓使得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处于同轴位置,由于第一骨针与第二骨针平行且均对应直径,这样第一骨针和第二骨针处于同轴,第一骨针固定的尾骨和第二骨针固定的尾骨处于非加压状态,之后操作调节螺栓,在加压弹簧的作用下,第二固定环沿径向位移,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固定的相邻两节尾骨形成剪切应力;剪切应力与第一固定骨折(和第二骨针)垂直,能够保证对尾骨形成可靠的剪切应力,减少对尾骨的损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未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73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