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扣式锂离子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67044.9 | 申请日: | 202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6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袁卉军;龙翔;张国民;党海涛;简爱军;汪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倍特力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10/058;H01M2/26;H01M10/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4 | 代理人: | 林俭良 |
地址: | 336000 江西省宜***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 ||
1.一种扣式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硬质壳体(10)、收容于所述硬质壳体(10)中的电芯(20)、穿设于所述电芯(20)中且长度大于所述电芯(20)高度的绝缘棒(30);
所述电芯(20)包括供所述绝缘棒(30)穿设的中心通孔(21);所述电芯(20)为螺旋绕组形式,包括交替设置的多层正极和多层负极;所述多层正极中至少两层正极上设有正极耳(22);所述多层负极中至少两层负极上设有负极耳(23);所述正极耳(22)和所述负极耳(23)分别位于所述电芯(20)的两端;
至少两层正极上的所述正极耳(22)和至少两层负极上的所述负极耳(23)均包括并排设置在所述中心通孔(21)的一侧且凸出所述电芯(20)的端面并与所述电芯(20)端面形成设定夹角设置的第一状态,以及在外力作用下朝所述中心通孔(21)方向下压形成可降低内阻的叠层结构并由所述绝缘棒(30)支撑与所述硬质壳体(10)内侧壁贴合以进行导电连接的第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式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20)呈柱状,所述正极耳(22)和所述负极耳(23)的长度均大于所述电芯(20)的半径小于所述电芯(20)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式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20)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隔膜、正极片、第二隔膜以及负极片;
所述正极耳(22)为多个,多个所述正极耳(22)等距设置在所述正极片上;
所述负极耳(23)为多个,多个所述负极耳(23)等距设置在所述负极片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扣式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膜、所述正极片、第二隔膜以及负极片通过热敷合形成复合片;
所述电芯(20)由所述复合片卷绕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扣式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靠近其一侧的长边设有第一空箔区;
多个所述正极耳(22)并排且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空箔区;
所述负极片靠近其一侧的长边设有第二空箔区;
多个所述负极耳(23)并排且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空箔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式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夹角为0~90°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式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耳(22)和所述负极耳(23)呈纵长片状,所述正极耳(22)和/或所述负极耳(23)的宽度为3-6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式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正极与一所述正极耳对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式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负极与一所述负极耳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式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壳体(10)为钢壳;
所述硬质壳体(10)包括上极壳以及与所述上极壳配合的下极壳;
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正极耳(22)与所述上极壳的内壁贴合以与所述上极壳导电连接;所述负极耳(23)与所述下极壳的内壁贴合以与所述下极壳导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倍特力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西省倍特力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704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水分离泡沫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集成一体式三余度电机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