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公共建筑绿色节能型暖通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66849.1 | 申请日: | 202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65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蒋丹翎;宋雅伦;陈志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机械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9/10 | 分类号: | F24D19/10;F24F6/02;F24D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共建筑 绿色 节能型 暖通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公共建筑绿色节能型暖通系统,包括管网,管网上连通设置有热暖散热器,所述热暖散热器上连通设置有外置箱,所述外置箱设置为上开口,所述外置箱与热暖散热器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管、加设在外置箱内下端部的第一水位感应器、加设在外置箱上端部的第二水位感应器、回收管、加设在外置箱内与连接管连接的第一水泵、加设在外置箱内与回收管相连通的第二水泵和加设在外置箱底部的水温感应器,所述第一水位感应器和第二水位感应器与第一水泵信号连接,所述水温感应器与第二水泵信号连接。本发明通过增加热暖散热器的散热渠道,进而提高热暖散热器供暖效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暖通风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公共建筑绿色节能型暖通系统。
背景技术
暖通是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学科分类中的全称为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包括采暖、通风、空气调节这三个方面。采暖按需要给建筑物供给负荷,保证室内温度按人们要求持续高于外界环境,通常用散热器等。通风指向房间送入,或由房间排出空气的过程。利用室外空气来置换建筑物内的空气,通常分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空气调节用来对房间或空间内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和空气流动速度进行调节,并提供足够量的新鲜空气,通常用空调等。
暖通系统具体包括室内采暖管道及配件、室内采暖辅助设备、散热器、金属辐射板、锅炉、工艺管道、风管系统、风管部件与消声器、空调系统等。 水暖散热器是利用壁挂炉或者锅炉加热循环水,再通过管材链接到散热器,最终通过散热器将适宜的温度输出,形成室内温差,最后进行热循环使整个室内温度均匀上升。
我国集中供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供热模式,但是供热一般在封闭的空间内进行,存在热暖散热器的热气扩散速度慢、供暖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公共建筑绿色节能型暖通系统,其效果是:增加热暖散热器的散热渠道,进而提高热暖散热器的供暖效率。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公共建筑绿色节能型暖通系统,包括管网,管网上连通设置有热暖散热器,所述热暖散热器上连通设置有外置箱,所述外置箱设置为上开口,所述外置箱与热暖散热器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两者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端分别与外置箱和热暖散热器相连通的连接管、加设在外置箱内下端部的第一水位感应器、加设在外置箱上端部的第二水位感应器、两端分别连通在外置箱底部和热暖散热器上的回收管、加设在外置箱内与连接管连接的第一水泵、加设在外置箱内与回收管相连通的第二水泵和加设在外置箱底部的水温感应器,所述第一水位感应器和第二水位感应器与第一水泵信号连接,所述水温感应器与第二水泵信号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暖散热器内的热水由连接管进入到外置箱内,由于外置箱为上开口,所以水分蒸发,热的水蒸气进入到室内,不仅提高了热气的扩散速度,而且还增加了室内的空气湿度,当水温感应器感应到外置箱内的水温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由回收管回收到热暖散热器内,并且水位感应器通过感应外置箱内水的多少,将热暖散热器内的热水输送到外置箱内,实现了热水的循环,保证了外置箱内的水始终处于热水状态,并且有充足的热水蒸气向室内散发。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管和回收管上均设置有手动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室内温度达标不使用外置箱时,启动手动阀门闭合连接管和回收管,减少了水泵所受到的压力。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外置箱在上开口处设置有用于控制上开口大小的调节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组件调节外置箱开口的大小,进而控制热水蒸气的扩散速度,进而达到调整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机械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机械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68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安装方便加工的横梁立柱连接系统
- 下一篇:建筑屋顶雨水自动收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