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雨水跌水井发电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64756.5 | 申请日: | 2020-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68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普磊;乐腾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 
| 主分类号: | F03B13/00 | 分类号: | F03B13/00;H02K7/18;E02D29/045 |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 地址: | 23003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雨水 跌水 发电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雨水跌水井发电装置,包括有位于地下的钢筋混凝土井室,所述钢筋混凝土井室内设有横向的钢筋混凝土墙,钢筋混凝土墙将钢筋混凝土井室分割成相互独立的发电室和设备室,钢筋混凝土墙上设有安装口,安装口部位密封安装有水轮发电机组,水轮发电机组前部位于发电室内,水轮发电机组后部位于设备室内,水轮发电机组前部设有引水口和出水口;本发明通过水轮发电机组利用雨水的动力,将原本在排水系统中应当损失的能量重新利用用来发电。无需外部能源就提供了跌水井内的供电电源。为部分市政设施提供了就近电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排水与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雨水跌水井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跌水井,均是利用跌水井来做消能以及满足管道坡度符合规范要求的一种设施,雨水的能量浪费在跌水井等消能设施中未能利用起来,如何在城镇中利用雨水这个清洁能源来发电是现有技术未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雨水跌水井发电装置,它能够解决雨洪监测报警的供电、市政设施用电,及相当一部分居民用电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雨水跌水井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位于地下的钢筋混凝土井室,所述钢筋混凝土井室内设有横向的钢筋混凝土墙,钢筋混凝土墙将钢筋混凝土井室分割成相互独立的发电室和设备室,钢筋混凝土墙上设有安装口,安装口部位密封安装有水轮发电机组,水轮发电机组前部位于发电室内,水轮发电机组后部位于设备室内,水轮发电机组前部设有引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发电室内设有纵向的左、右分割墙,左、右分割墙将发电室自左而右依次划分成沉沙池、工作池和弃流池;所述钢筋混凝土井室的一侧设有与沉沙池连通的进水管,另一侧设有与弃流池连通的出水管,所述水轮发电机组的引水口通向工作池,出水口通向弃流池。
所述左分隔墙包括有中间部位的左实体墙,左实体墙顶部与钢筋混凝土井室的顶面之间设有粗格栅,左实体墙底部与钢筋混凝土井室的底部之间设有细格栅;所述右分隔墙顶部与钢筋混凝土井室的顶面之间分离形成泄流口,右分隔墙底部设有弃流口。
所述设备室内安装有与水轮发电机组配合使用的储能设备和控制设备。
所述的一种雨水跌水井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轮发电机组包括有柱状的发电机组壳体,发电机组壳体前部位于发电室内,后部位于设备室内;发电机组壳体内设有横向的隔板,隔板将发电机组壳体内部分割成相互独立的上侧的发电腔和下侧的动力腔;隔板中间转动安装有纵向的转轴,转轴上部伸入发电腔内并固定套装有转子铁芯,发电腔内安装有与转子铁芯配合发电的定子铁芯,转轴下部伸入到动力腔内并安装有励磁机,所述励磁机包括有环形的励磁机壳体,励磁机壳体内设有固定套装在转轴上的励磁机转子,所述发电机组壳体上设有与励磁机转子配合的励磁机定子,所述励磁机壳体的环形外壁上间隔分布有若干叶轮,所述发电机组壳体前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助于叶轮转动的引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发电腔顶部设有集电环。
所述的一种雨水跌水井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钢筋混凝土井室顶部设有钢筋混凝土盖板,钢筋混凝土盖板上对应发电室和设备室的上方均连通有钢筋混凝土井筒,钢筋混凝土井筒的顶部均盖装有钢筋混凝土盖板。
所述的一种雨水跌水井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的直径尺寸与细格栅的高度尺寸相同,所述粗格栅的高度尺寸与细格栅的高度尺寸大200cm。
所述的一种雨水跌水井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轮发电机组的引水口和出水口部位均安装有可自动复位的密封堵板。这里的自动复位采用弹簧复位结构。
所述的一种雨水跌水井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轮发电机组的母线与储能设备和控制设备电连接。
所述的一种雨水跌水井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室上设有若干与外界连通的通气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未经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47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