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区块链的进程互签通信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63516.3 | 申请日: | 202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1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杨税令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无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32 | 分类号: | H04L9/32;G06F9/54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蔡宗慧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区块 进程 通信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区块链的进程互签通信方法,进程互相通信的场景下,在并行计算的进程之间建立互相签名授信的机制,通过对进程对象授权,或对通信内容授权,在具体的数据开始传输前就完成了认证,从而使进程在通信时只对授信范围内的进程进行响应,实现了在一个节点内多进程之间安全通信的作用,不影响通信过程的效率,解决了在一个节点内多进程之间被伪冒进程恶意攻击的问题,让进程清爽、高效,且安全的进行通讯。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用于区块链的进程互签通信系统,包括进程对象模块、进程密钥模块、进程授权模块,实现了在一个节点内多进程之间安全通信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区块链的进程互签通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计算机的高速发展为我们的社会活动提供计算能力的基础,这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提高。而在生产力大幅提高又催生了人们更高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的计算基础提供更高的计算能力。但是,计算机单位计算性能的提升是有物理极限的,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已经很难获得有效的性能提升,但人们追求更高计算能力的需求并没有降低,这就催生了并行计算的解决方案。
尤其是在区块链中,区块链去中心的特征,其运行依靠众多独立工作的计算节点组成,此时组成这些独立节点的单一计算能力往往成为区块链计算能力的瓶颈,和计算机并行计算的发展类似,在这种情况下区块链节点中也催生了并行计算的概念,其具体实现是在多核心计算机中采用多进程并行计算的方式提升单一节点整体计算能力。但区块链与普通计算机不同,传统计算机在实现并行计算时拥有统一的协调控制中心,所以可以很好的控制参与并行的计算设备或芯片,但是区块链去中心的特性,它没有一个中心化的协调中心,无法通过管控的方式干涉参与者,所以在区块链上引入并行计算时往往伴随着严重的安全问题,尤其是完全裸露在公网环境下的节点设备,其如果实现并行计算,安全问题将是最大阻碍。那么,如何在去中心环境下,可以充分发挥单一节点多核资源的计算能力,又能避免并行计算带来的安全问题,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用于区块链的进程互签通信方法及系统,设计了“进程互签”的概念。其核心思路是,在涉及并行计算的进程之间建立互相签名授信的机制,只对授信范围内的进程进行响应,实现了在一个节点内多进程之间安全通信的作用。解决了在一个节点内多进程之间被伪冒恶意攻击的问题。
一种用于区块链的进程互签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在A进程启动时,A进程生成唯一识别号,授权管理器使该进程获得一对秘钥,生成一个进程对象,获取进程列表;
S2、循环进程列表,完成该进程列表处理;
S3、B进程生成一个指令信息,将数据发送给A进程,A进程提取B进程的唯一编号,提取B进程的对象信息,检查该对象信息是否为已进行过通信的对象,如果是,保存该指令,如果不是,A进程提取自己的授权列表;
S4、循环授权列表,完成列表循环,完成指令发送;
进一步的,步骤S2所述的循环进程列表包括:
S21、读取A进程信息,提取该进程签名;
S22、比对该进程签名是否为本地记录的B进程的签名,如果不是,继续下一个循环,如果是,提取该进程唯一识别号,将该进程识别号加入我的授权列表;
S23、完成对B进程的授权。
进一步的,步骤S4所述的循环授权列表包括:
S41、提取A进程的授权信息;
S42、比对是否为B进程的唯一编号,如果不是,继续下一循环,如果是,提取B进程的签名信息;
S43、比对B进程的签名信息是否为本地保存的签名信息,如果不是,丢弃该指令,如果是,保存该指令,保存该通信对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无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本无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35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