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卸直装式散货装船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63335.0 | 申请日: | 202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26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蒋亚军;刘庆辉;沈红宾;陈凯凯;龚道雄;黄秀花;王蔚儒;陈天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7/60 | 分类号: | B65G67/60;B65G69/18;B65G11/02;B65G11/14;B65G11/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智远创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619 | 代理人: | 李丽丽 |
地址: | 51023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卸直装式 散货 装船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卸直装式散货装船装置,包括有行走平台,在行走平台上安装有伸缩装船机构和垂直提升机构,垂直提升机构形成立面环状结构,在垂直提升机构的底部具有可以直接承接汽车卸料的受料区域,由垂直提升机构的立面环状结构形成可供汽车直接穿行的通道;所述伸缩装船机构横向设置在行走平台上,并从行走平台朝外伸出至受装船的上方,以形成往船上装料的结构;垂直提升机构与伸缩装船机构之间设有卸料溜槽,以形成将物料从垂直提升机构转移到伸缩装船机构上的结构。本发明可以直接接收自卸汽车卸料并直接装船,汽车在卸料前无需掉头,对码头面作业空间要求小,可以随时移机作业,设备造价小,尤其适用于散货装船码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港口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卸直装的散货装船设备。
背景技术
装船机是散货码头装船作业时使用的专用港口机械,目前常用的装船机基本都是采用固定带式输送机进行供料,不能接受汽车直接卸料。汽运过来的物料需要先卸载至堆场,然后通过单斗转载机、堆取料机等取料至固定输送机才能向装船机供料装船。或者通过设置固定卸车台机卸料斗将汽车物料卸至固定输送机向装船机供料。实际工程中,有些码头不具备设置后方堆场的条件或者不具备安装固定带式输送机的条件。为此,中国专利201910695893.9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卸料的移动式装船机,其可以接受汽车直接卸料,但是汽车需要掉头后才能进行卸车作业,这样导致码头作业空间要求较大,且不利于码头车辆设备的交通组织,存在交通流交叉,影响安全性和有效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移动迅速、安全环保、载货汽车无需掉头即可进行卸货、对码头作业空间要求较小的直卸直装式散货装船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直卸直装式散货装船装置,包括有行走平台,其特征在于:在行走平台上安装有伸缩装船机构和垂直提升机构,垂直提升机构形成立面环状结构,在垂直提升机构的底部具有可以直接承接汽车卸料的受料区域,由垂直提升机构的立面环状结构形成可供汽车直接穿行的通道,汽车穿过该通道后将车头对准受料区域进行卸料;所述伸缩装船机构横向设置在行走平台上,并从行走平台朝外伸出至受装船的上方,以形成往船上装料的结构;垂直提升机构与伸缩装船机构之间设有移料通道,以形成将物料从垂直提升机构转移到伸缩装船机构上的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垂直提升机构包括有可沿立面环状结构循环运转的垂直输送机、格栅板和卸料溜槽,垂直输送机安装在行走平台上,格栅板设置在垂直输送机底部上方,由格栅板和垂直输送机的下部构成汽车受料斗;卸料溜槽设置在垂直输送机上方的卸料口处,由卸料溜槽与伸缩装船机构对接,以实现将物料输送到伸缩装船机构上。物料卸到受料斗(即受料区域)后,由垂直输送机沿着其内部的送料通道进行提升,提升到顶部后再输送到伸缩装船机构上进行装船。
进一步地,所述行走平台为龙门架式结构,伸缩装船机构安装在门架的上部,门架底部设置行走轮,行走轮采用橡胶轮或钢制轮。通过行走轮能够实现整个装置灵活移动,而通过安装动力装置还能够实现自动移动,具体实现过程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装船机构包括有固定臂架、伸缩臂架和装船溜管,固定臂架安装在行走平台上,伸缩臂架安装于固定臂架内形成可固定沿臂架长度方向伸出及缩回的结构;固定臂架及伸缩臂架上均安装有输送皮带机以输送装船物料;装船溜管连接于伸缩臂架的端部,伸缩臂架伸出后即将装船溜管伸出至受装船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垂直输送机为链斗提升输送机、埋刮板输送机或波纹挡边输送机,在格栅板上安装有可使物料加速下落的振动器,防止粘料及堵塞。
进一步地,在垂直提升机构的前后两侧设置有移动卸车台,通过移动卸车台形成汽车通向受料区域的导向通道,以便汽车能够通过移动卸车台驶上受料区域进行卸料,移动卸车台和行走平台固定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33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