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5G和区块链的大健康AI预防管理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63204.2 | 申请日: | 202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01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程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博厚医疗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50/30 | 分类号: | G16H50/30;G16H80/00;G16H40/67;H04L29/08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知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90 | 代理人: | 桑丹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区块 健康 ai 预防 管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5G和区块链的大健康AI预防管理系统及方法,包括穿戴式检测装置、信号转换模块和智能处理中心,穿戴式检测装置动态检测健康管理用户的体征指标,信号转换模块读取穿戴式检测装置传输的电子信号并生成健康管理用户的体征序列,发送至智能处理中心;智能处理中心根据信号转换模块发送的健康管理用户的体征序列读取医疗区块中健康管理用户对应的标准序列,将标准序列与信号转换模块生成的健康管理用户的体征序列进行对比计算,判定健康管理用户的体征指标是否正常并做出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健康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5G和区块链的大健康AI预防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严峻,随着慢性病等病症的存在,发病人群也呈现低龄化趋势,这些情况的出现给医疗行业带来全面的挑战,其中对于人民身体状况的管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对患病人群发现病症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或者进行固定时间的体检等,这样的做法对于慢性疾病没有良好的预防性,人们容易忽视身体出现的某些症状,而且这种数据的实时性不好,因此,对人体健康指标进行实时监控是非常有必要的。
5G网络作为最新一代的网络通信技术正在逐步取代4G通信网络,相比第四代移动网络其表现出超大网络容量与连接能力,流量密度和连接数密度大幅度提高等特点。设备在通过网络进行连接时,通信速度受连接量的影响是很大的,随着有需求的网络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设备系统连接的负载也会迅速增长,可能会造成系统运存不足、接入质量差、温度过高、设置紊乱甚至设备死机等问题,数据在储存、调出等操作中可能会出现改变或缺失等问题,尤其是应用在医疗健康方面的网络系统,其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良好的运行是至关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的一种基于5G和区块链的大健康AI预防管理系统及方法。
一种基于5G和区块链的大健康AI预防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穿戴式检测装置动态检测健康管理用户的体征指标,并通过5G网络以电子信号的形式保持与信号转换模块之间的同步信号交流;
信号转换模块读取穿戴式检测装置传输的电子信号并生成健康管理用户的体征序列,发送至智能处理中心;
智能处理中心通过5G网络连接至医疗区块链,并根据信号转换模块发送的健康管理用户的体征序列读取医疗区块中健康管理用户对应的标准序列;
智能处理中心将所述标准序列与信号转换模块生成的健康管理用户的体征序列进行对比计算,并判定健康管理用户的体征指标是否正常,当两序列同一体征指标的差值大于系统设定的临界值时,判定结果为不正常;
如果判定结果为不正常,则智能处理中心将异常体征指标反馈至穿戴式检测装置,对健康管理用户做出提醒;如果判定结果正常,则将健康管理用户的体征序列作为新的标准序列,并更新医疗区块中健康管理用户对应的标准序列。
一种基于5G和区块链的大健康AI预防管理系统包括:
穿戴式检测装置,用于动态检测健康管理用户的体征指标,并通过5G网络以电子信号的形式保持与信号转换模块之间的同步信号交流;
信号转换模块,用于读取穿戴式检测装置传输的电子信号并生成健康管理用户的体征序列,发送至智能处理中心;
智能处理中心包括第一储存单元和第二储存单元,通过5G网络连接至医疗区块链,用于根据信号转换模块发送的健康管理用户的体征序列读取医疗区块中健康管理用户对应的标准序列,并将所述标准序列与信号转换模块生成的健康管理用户的体征序列进行对比计算,并判定健康管理用户的体征指标是否正常,当判定结果为不正常时将异常体征指标反馈至穿戴式检测装置,对健康管理用户做出提醒;当判定结果正常时,将健康管理用户的体征序列修正后作为新的标准序列,并更新医疗区块中健康管理用户对应的标准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博厚医疗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博厚医疗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32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