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够实现径向偏转及轴向移动的连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62890.1 | 申请日: | 202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6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胡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正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24 | 分类号: | H01R13/24;H01R13/631;H01R13/502;H01R24/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创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8 | 代理人: | 陈雅洁 |
地址: | 212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够 实现 径向 偏转 轴向 移动 连接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实现径向偏转及轴向移动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相互插接的左接头(1)与右接头(2),其中,所述外包导体(2‑1)的右端能够相对于所述内接导体(2‑2)的左端径向偏转,且所述外包导体(2‑1)的右端能够相对于所述内接导体(2‑2)的左端轴向移动,在运动的过程中,外包导体与内接导体是始终贴合接触的,同时由于外包导体自身弹性的存在,可以始终保持有正压力在内接导体和外包导体之间,从而实现有效接触,进而保证优良的导电性能,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结构间轴向偏移时的可靠性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连接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实现径向偏转及轴向移动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同时实现径向偏转及轴向移动功能的连接器结构,包括相互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接头A1、第二接头A2及第三接头A3,通过第一接头A1与第二接头A2之间的相互插接实现第一接头A1与第二接头A2之间的径向偏转,通过第三接头A3与第二接头A2之间的相互插接实现第三接头A3与第二接头A2之间的轴向偏移,同时实现径向偏转及轴向活动的功能的同时,各接头之间采用轴向侧壁接触,具有接触点多,可以承受功率较大等优点,但是其同时采用3个部件实现上述功能,部件较多,失效几率较大。
如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同时实现径向偏转及轴向移动功能的连接器结构,包括相互连接在一起的左侧接头B1及右侧接头B2,如图3所示,通过其径向内部的圆弧接头及内部弹性件同时实现径向偏转及轴向偏移的功能,将连接部件减少为2个,有效降低失效几率,但同时其导体接触面B0采用弧形端面接触,接触面为1个点,可以承受功率较小。
因此亟需一种可以满足兼顾简约机构,又能够满足大功率需求的能同时实现径向偏转及轴向偏移的连接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径向偏转及轴向移动的连接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能够实现径向偏转及轴向移动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相互插接的左接头与右接头,其中,
所述左接头包括左导体触头、左绝缘体、左接头前壳体、以及左接头后壳体,其中左导体触头及左绝缘体位于左接头前壳体和左接头后壳体的径向内部,左导体触头位于左绝缘体的右侧且与左绝缘体固定连接,左接头前壳体位于左接头后壳体的右侧且与左接头后壳体固定连接,且在轴向上左导体触头位于左接头后壳体的左侧;
所述右接头包括外包导体、内接导体、右绝缘体、以及外壳体,其中内接导体固定设置于右绝缘体的左端,外壳体固定外套于右绝缘体的径向外周,所述内接导体的左端活动连接有外包导体;
当相互插接时,左导体触头的右端插入外包导体的左端内部并与其轴向抵接,左接头前壳体的右端径向外壁与外壳体的左端径向内壁径向抵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包导体的右端能够相对于所述内接导体的左端径向偏转,且所述外包导体的右端能够相对于所述内接导体的左端轴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外包导体的右端能够相对于所述内接导体的左端同时发生径向偏转及轴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外包导体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左插接部和右活动连接部,其中左插接部外套于左导体触头的径向外侧并与左导体触头插接配合,右活动连接部外套于内接导体的径向外周并能够相对于内接导体径向偏转。
进一步地,所述右活动连接部包括从左向右依次固连的左根部、中槽部、以及右凸起,其中中槽部相对于左根部及右凸起之间且径向向内凹陷设置,所述右绝、缘体的左端径向向内伸出设置有绝缘凸头,在所述绝缘凸头的右侧径向向外凹陷设置有绝缘凹槽,所述右凸起位于绝缘凹槽内部且能够相对于绝缘凹槽轴向移动,所述绝缘凸头位于中槽部内部以在右凸起相对于绝缘凹槽轴向移动时为绝缘凸头提供轴向移动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正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正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28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