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外摆舱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62786.2 | 申请日: | 202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9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黄耀民;陈明清;林亚志;陈建文;傅志燎;黄龙;郑颖;李政耀;林子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1/04 | 分类号: | E05B81/04;E05B81/18;E05B81/34;E05F15/60;B60J5/04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3 | 代理人: | 方传榜;苏秋桂 |
地址: | 361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舱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外摆舱门,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包括门板、门框、摆臂机构和解锁机构;门板通过摆臂机构可上下平移活动地设置于门框;门板的背面左右两侧设有锁机,门框的左右两侧壁可前后滑动地设有与锁机相配合的滑动锁扣;门板的背面中部设有解锁机构,该解锁机构包括拉杆、第一中转机构和第一电动执行器,第一中转机构的两端分别通过拉杆连接于左右两侧的锁机,并在第一电动执行器的驱动下带动两锁机同步转动。本发明将舱门的自动解锁功能由气动解锁更改为电动解锁,避免了因整车气压不足而导致自动解锁功能失效的问题,并且结构简单,布局紧凑,不需要气路布置,极大优化了舱内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动外摆舱门。
背景技术
传统客车的行李舱门多为气动驱动形式,需要以气缸为主,气弹簧为辅来带动摆臂运动,从而实现行李舱门体的开启与关闭。这种行李舱门的气缸控制装置设置于行李舱内部,不仅占用空间,而且会影响舱门开度。申请号为201910841532.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行李舱门,该技术方案采用电动撑杆和气弹簧结合的形式来驱动舱门的开启与关闭,克服了传统行李舱门的不足,有效提高了行李舱的空间使用率。
但是该技术方案存在如下不足:其一,该技术方案中的解锁机构仍然采用气动驱动形式,需要从底盘接入气源,再由电磁阀控制气路开闭来驱动气缸动作从而实现解锁,这样不仅气路布置繁琐,占位空间大,并且一旦整车气压不足时气缸的驱动会受到影响,使得该解锁机构功能失效;其二,该技术方案中的门锁拉紧机构为四连杆结构,需要额外设置电动撑杆来驱动四连杆动作,从而拉紧行李舱门,结构复杂,零部件较多,安装麻烦,并且占用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外摆舱门,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外摆舱门,包括门板、门框、摆臂机构和解锁机构;上述门板通过摆臂机构可上下平移活动地设置于上述门框;上述门板的背面左右两侧设有锁机,上述门框的左右两侧壁可前后滑动地设有与上述锁机相配合的滑动锁扣;上述门板的背面中部设有上述解锁机构,该解锁机构包括拉杆、第一中转机构和第一电动执行器,上述第一中转机构的两端分别通过拉杆连接于左右两侧的锁机,并在上述第一电动执行器的驱动下带动两上述锁机同步转动。
进一步,上述第一中转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左齿轮和右齿轮,上述左齿轮和右齿轮分别通过上述拉杆连接于左右两侧的锁机,并且上述右齿轮动力连接于上述第一电动执行器。
进一步,上述解锁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杆和带拉手的舱门锁,上述舱门锁设置于门板中部,且舱门锁的锁芯齿轮通过上述第一连杆连接于上述第一中转机构。
进一步,上述解锁机构还包括第二中转机构、第二连杆和第一拉绳,上述第二中转机构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门板中部的转板,该转板的一端通过上述第一拉绳连接于上述第一电动执行器,转板的另一端通过上述第二连杆连接于上述舱门锁的锁芯齿轮。
更进一步,上述转板的另一端设有空程槽,上述第二连杆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该空程槽内。
进一步,上述滑动锁扣包括锁扣、滑套、第二电动执行器和第二拉绳;上述滑套固设于门框侧壁,上述锁扣可前后滑动地装设于该滑套内,并通过上述第二拉绳连接于上述第二电动执行器。
进一步,该电动外摆舱门还包括与上述第一电动执行器和第二电动执行器电连接的ECU控制盒。
进一步,上述摆臂机构包括支撑轴、弯臂、电动撑杆和气弹簧,上述支撑轴可转动地枢接于门框,两上述弯臂的一端固设于上述支撑轴,另一端铰接于门板背面;上述电动撑杆和气弹簧的一端铰接于门框,另一端铰接于上述弯臂。
进一步,上述门框与门板的接触位置之间设有密封胶条。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27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