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肠营养管管饲给药给食前溶解过滤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62597.5 | 申请日: | 2020-03-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9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 发明(设计)人: | 马鑫;庞日朝;刘建成;程超;袁丽;凌泽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 | 
| 主分类号: | B01F1/00 | 分类号: | B01F1/00;B01F3/22;B01F15/00;B01F7/16 | 
| 代理公司: | 成都启慧金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99 | 代理人: | 何媛 |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肠 营养 管管 溶解 过滤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肠营养管管饲给药给食前溶解过滤器,由顶部的搅拌部分,中部的存液过滤部分,底部的升降部分构成。存液过滤部分由搅拌皿与设置在搅拌皿下方的存液皿构成,在搅拌皿与存液皿之间设置过滤装置。设置有用封堵搅拌皿底部开口的活动闸。搅拌部分包括一个可以伸入到搅拌皿中的搅拌器,搅拌器具有驱动装置。升降部分用于将存液过滤部分向上顶升,使搅拌皿、存液皿、过滤装置紧密连接。设置有紫外消毒灯,照射范围为存液过滤部分。本发明能针对于空肠营养管饲给中,在给药或给食前,对药物或食物进行溶解、打散、过滤;从而避免对空肠营养管堵管。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发明能对食物接触部分进行消毒,防止食物被污染。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营养管饲给药给食前溶解过滤器。
背景技术
颅脑损伤(脑外伤或脑卒中)、腹部手术后或者其他内分泌疾病后,经常会出现胃瘫的情况,解决非常棘手,目前没有好的办法。胃瘫后进食主要靠空肠营养管饲给,饲给方法为,先将食物或药物溶解,然后用注射器抽取,再用注射器的针头扎入空肠营养管后,挤入管腔内。
由于空肠管径及伸缩性较小,一般每次饲给200ml以下营养液,每日6-8次注食,才能达到预设营养量,此外还需要利用时间间隙喂药,因此陪护的工作量非常大,医嘱执行困难重重。而空肠营养管作为体内的一种异物,一般要求使用良好的情况下,3个月更换一次。但临床过程中发现,患者使用空肠营养管很少用够3个月才更换,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注食注药后引起官腔堵塞,直接引起营养及药物的注入不足,拖延甚至遗漏医嘱内容的落实,严重影响医生对病情变化的诊治思路,进一步增加了医疗工作的复杂性。
观察市面上很多空肠营养管官腔很细,粗测仅为胃管的一半,在管腔的空肠端,开放几个小的测孔,便于食物及药物的注入。为了防止管腔的堵塞,陪护往往需要长时间浸泡药物后,使用纱布等孔径很小的滤纸反复过滤,方可使用注射器注药以防堵塞,但此过程耗时耗力耗财。比如,在空肠营养管进食中,糖尿病患者用到的一种伊力佳肠内营养混悬液就包含了多种营养物质,因此该营养液的浓度非常高,在使用该营养液前,能发现容器内有不少板结块、颗粒物、沉淀,如果直接注入营养管内,极易引入堵塞。同时,因此这些食物主要是给食于病人,并且因为是直接到到肠胃,防止引起不适,一般营养物质都不是进行加热,因此一定要尽量避免在给食过程中沾染上细菌、病毒。
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空肠营养管管饲给药给食前溶解过滤装置,避免反复使用滤纸的污染,减少陪护难度、时间成本和患者费用,尽快且精准完成医嘱的落实,便于医生对病情变化的统筹和把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肠营养管管饲给药给食前溶解过滤器。本发明由顶部的搅拌部分,中部的存液过滤部分,以及底部的升降部分构成。
所述的存液过滤部分由具备上开口的搅拌皿与设置在搅拌皿下方并具备上开口的存液皿构成,搅拌皿通过底部开口与存液皿连通,在搅拌皿与存液皿之间设置过滤装置。
设置有用于封堵搅拌皿底部开口的活动闸。
所述的搅拌部分包括一个可以伸入到搅拌皿中的搅拌器,搅拌器具有驱动装置。
所述的升降部分用于将存液过滤部分向上顶升,使搅拌皿、存液皿、过滤装置紧密连接。
设置有紫外消毒灯,照射范围为存液过滤部分。
如上所述的一种空肠营养管管饲给药给食前溶解过滤器,更进一步说明为,所述的搅拌器驱动装置包一个由底板、顶板构成的机仓,在底板与顶板之间设置电动机装置、离合齿轮;电动机装置与离合齿轮进行传动连接;搅拌器由从机仓内部伸出并穿过底板的纵向设置的转轴,以及转轴下端的搅拌叶构成;
离合齿轮水平设置在靠近底板处;转轴可以进行径向位移,转轴上端设置齿轮,与离合齿轮离合传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25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