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易燃易爆场所人体静电释放智能管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60032.3 | 申请日: | 202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9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李谦;王光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瑞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9/06 | 分类号: | G08B29/06;H04L29/06;H04L29/08;H04N7/18;A61N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权雪雪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易燃易爆 场所 人体 静电 释放 智能 管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易燃易爆场所人体静电释放智能管理方法,智能人体静电释放器设置好IP地址、MAC地址,连接网线,在系统内配置好相关数据,通过智能摄像头识别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域,人员初次进入30秒内为释放静电,超过30秒智能人体静电释放器就会发出语音提醒,反之正常工作;根据工作场所需要设置检测周期,周期时间到由智能音箱提醒人员释放静电,若现场语音提示后,工作人员仍未触摸智能人体静电释放器释放静电,则将该事件作为预警上传至网络平台,通知到企业端,企业端未及时处理则进一步推送到安全监管机构端。能够实现安全操作,规避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体静电安全释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燃易爆场所人体静电释放智能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的煤矿、石油、化工、烟花爆竹等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相应的生产事故也进入了高发阶段,已经引起了管理部门和生产经营者的高度重视。
目前,易燃、易爆危险场所采用金属导体直接接地放电的方式来消除人体静电,此方式虽能消除人体静电,但此方式采用导体间放电的形式释放静电电荷,释放电阻小、静电释放时间短,瞬间释放能量大,从而导致人体电击或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燃易爆场所人体静电释放智能管理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智能人体静电释放器是专门为油田、化工、危险品仓库、冶金、军工、烟花爆竹、电脑机房等易燃易爆和防静电场所设计的。防止爆炸事故和火灾事故的发生,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必备产品。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易燃易爆场所人体静电释放智能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智能人体静电释放器设置好IP地址、MAC地址,连接网线,在系统内配置好相关数据,通过智能摄像头识别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域,人员初次进入30秒内为释放静电,超过30秒智能人体静电释放器就会发出语音提醒,反之正常工作;根据工作场所需要设置检测周期,周期时间到由智能音箱提醒人员释放静电,若现场语音提示后,工作人员仍未触摸智能人体静电释放器释放静电,则将该事件作为预警上传至网络平台,通知到企业端,企业端未及时处理则进一步推送到安全监管机构端。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所述的智能人体静电释放器主要由导电立杆和安装在导电立杆上端的亚导体触摸球头构成。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所述导电立杆采用304不锈钢立杆。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所述导电立杆下端固定在底座上。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所述智能人体静电释放器还设置有监测部分、网络连接部分和指示部分,所述监测部分包括智能摄像头,用于识别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域;所述网络连接部分用于将监测数据上传至网络平台;所述指示部分包括静电释放状态指示灯以及静电释放时间指示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智能人体静电释放器能够降低人体静电瞬间释放能量,在人体静电释放期间,既不构成人体的有感,也规避了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在易燃、易爆等环境中使用智能人体静电释放器,既体现了企业的人性化管理,也实现了本质安全的操作方式,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可作为现有企业使用的金属导体防静电产品的替代产品。
1)本次产品具有地线断路报警,实时进行地线电阻的测量,能够判断静电是否释放成功,如果未释放成功,静电桩会发送信号给岗位智能分析设备提醒静电未释放成功。
2)本次静电桩测量地线的电阻误差达到2欧姆以内。
3)能够实时的测出静电桩的接地电阻。
4)静电桩内部有利用网络实时的将采集的信息通过TCP协议发送给岗位智能分析设备。内部的软件版本可以支持在线升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瑞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瑞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00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秸秆造纸用新型磨浆装置
- 下一篇:一体野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