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自动电脑横机的双边度目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59465.7 | 申请日: | 2020-03-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00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 发明(设计)人: | 郝尧尧;刘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特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4B15/36 | 分类号: | D04B15/36 |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小巨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15 | 代理人: | 凌立 |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高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电脑 双边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电脑横机的双边度目控制方法,将编织衣物的度目变化目标位置需求设定为:对于编织衣物同一行,将该行两边与距离其至少1支针位置的编织段位置的度目值相对于该行编织衣物的预设度目值至少降低2个字码,将该编织衣物的度目变化目标位置需求预输入至机头主MCU控制芯片中;度目电机驱动芯片根据驱动信号输出度目电机运动曲线,在机头运动过程中降低编织衣物的双边度目值,用于消除编织衣物双边被拉长的问题;同时度目电机控制电流根据机头主MCU控制芯片输出的参考电压PWM信号计算确定;本发明通过降低编织衣物双边的度目值,可靠地消除了由于电脑横机的罗拉牵引效应导致编织衣物双边被拉长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自动电脑横机的控制技术,具体涉及了一种全自动电脑横机的双边度目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全自动电脑横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软件设计花型文件达到自动编织衣物的机械设备。
全自动电脑横机在编织过程中,需要罗拉来牵引编织衣物时,然而由于罗拉一直牵引同时加上编织纱线在编织衣物的两边位置发生回转,这都会导致编织衣物的两边会比中间略长,这个问题也是在传统全自动电脑横机控制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目前针对该问题的解决方案基本都是通过降低编织速度和调节纱线张力来缓解该问题,这不仅导致控制过程复杂,更重要的是,该方法无法有效杜绝该问题的发生。
为此,本申请人希望寻求技术方案来解决该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电脑横机的双边度目控制方法,创造性地通过降低编织衣物双边的度目值,可靠地消除了由于电脑横机的罗拉牵引效应导致编织衣物双边被拉长的问题,同时不会导致高昂的控制成本。
在提出本发明技术方案之前,本申请人对现有全自动电脑横机编织衣物双边被拉长的技术难点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后创造性地提出采用双边度目控制方法来消除编织衣物双边被拉长的问题。这是由于度目控制是指在全自动电脑横机运行过程中,通过对调节全自动电脑横机的度目滑块压针的位置,进而达到调节编织衣物的线圈大小的效果,最终实现对织物密度松紧的调节。
然而,由于全自动电脑横机的度目控制方法的工作原理是在机头做往复编织运动的过程中,在机头在换向时,全自动电脑横机的控制系统根据编织衣物花样所需的度目值大小预设目标来调节度目滑块压针位置,度目滑块在机头换向时走到目标需求压针位置,在整行编织过程中,度目滑块不再动作,直到下一次机头换向时候,相对应的度目滑块再一次根据目标需求压针位置动作。现有的度目控制方法,在每一行控制织物线圈的度目值是固定的,度目滑块压针位置固定,该行的编织线圈是固定的,无法实现双边度目调节控制。因此,要实现双边度目调节控制会面临新的技术难点:机头运行速度高达1.7m/s,而对于常规编织衣物花型需要,在同行编织过程中,需要实现的双边度目最短长度仅约为1英寸≈2.54cm,度目滑块经过该段区间的时间仅约为15ms,要在如此短时间实现度目的动态调节对于度目电机存在精准驱动的技术难题,而且在机头运动过程中调节度目滑块压针幅度和在机头换向过程时调节度目滑块压针幅度,对针板的相对速度不一样,在机头运动过程成中要调节度目滑块压针幅度要求更高的度目滑块相对速度,因此在调节过程中会面临更大的度目滑块压针阻力。
本申请人基于在本领域的多年专注研发经验和所累积的丰富经验,决定对度目电机的驱动进行创造性设计,首先是将将该行两边与距离其至少1支针位置的编织段位置的度目值相对于该行编织衣物的预设度目值至少降低2个字码作为预设的编织衣物的度目变化目标位置需求;其次,考虑到度目电机响应以及位置变化需要时间,基于机头位置信号进行提前修正,确保在度目电机驱动度目滑块压针在需要调节度目的机头位置点进行双边度目调节,实现度目电机配合机头位置进行精准驱动,最后是调节控制度目电机的电流,确保度目电机输出合适的电机力矩。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特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特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94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票填写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存储器的形成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