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信范围的确定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58471.0 | 申请日: | 2020-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61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发明(设计)人: | 邱勇;张忠皓;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2 | 分类号: | H04W24/02;H04W28/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范围 确定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信范围的确定方法和装置,涉及通信领域,解决了难以确定SLA中的通信范围的有效通信范围的问题。获取至少两条期望路径中每条期望路径的通信时延。确定至少两条期望路径。确定至少两条期望路径中的有效路径。根据有效路径,确定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集合与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集合之间的第一有效通信范围。其中,至少两条期望路径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集合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集合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通信路径;有效路径为至少两条期望路径中通信时延小于预设时延的路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范围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通信业务通常需要签署服务水平协议(service level agreement,SLA)。在SLA中,时延是一项重要指标。在满足SLA的时延要求的条件下可以实现的通信范围称为有效通信范围。
现有技术中,不存在有效通信范围的量化指标,因此,难以确定SLA中的通信范围的有效通信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范围的确定方法和装置,用于解决难以确定SLA中的通信范围的有效通信范围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范围的确定方法,该确定方法包括:确定装置先确定至少两条期望路径(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集合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集合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通信路径),接着确定装置获取至少两条期望路径中每条期望路径的通信时延,然后确定装置根据确定出的至少两条期望路径确定有效路径(至少两条期望路径中通信时延小于预设时延的路径),最后确定装置根据确定出的有效路径,确定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集合与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集合之间的第一有效通信范围。这里,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集合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为第一通信区域中的至少一个终端提供服务,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集合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为第二通信区域中的至少一个终端提供服务。
本发明通过根据期望通信范围(即第一通信区域和第二通信区域)确定期望路径,从期望路径中确定出有效路径,根据有效路径确定有效通信范围(即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集合与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集合之间的第一有效通信范围),从而解决了难以确定有效通信范围的问题。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范围的确定装置,该确定装置包括:第一确定单元、获取单元、第二确定单元、第三确定单元。
具体的,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至少两条期望路径。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至少两条期望路径中每条期望路径的通信时延,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确定单元确定出的至少两条期望路径中的有效路径。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二确定单元确定出的有效路径,确定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集合与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集合之间的第一有效通信范围。其中,至少两条期望路径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集合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集合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通信路径;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集合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为第一通信区域中的至少一个终端提供服务,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集合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为第二通信区域中的至少一个终端提供服务;有效路径为至少两条期望路径中通信时延小于预设时延的路径。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当指令被通信范围的确定装置执行时使通信范围的确定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通信范围的确定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指令在通信范围的确定装置上运行时,使得通信范围的确定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通信范围的确定方法。
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范围的确定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调用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以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通信范围的确定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84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