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田驱油用微生物复合可动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58259.4 | 申请日: | 2020-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42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 发明(设计)人: | 魏战胜;胥中义;王军;初立国;李志伟;陈世栋;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中诺油气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K8/588 | 分类号: | C09K8/588;C09K8/90;E21B43/22;C08J3/075;C08L5/00;C08L5/08;C08L5/04;C08K13/02;C08K3/38;C08K5/09;C08K5/098 |
| 代理公司: | 济南知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6 | 代理人: | 曹丽 |
| 地址: | 710016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经济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田 驱油用 微生物 复合 凝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田微生物复合驱油用可动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可动凝胶是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韦兰胶0.1~0.5%;壳聚糖0.01~0.1%;海藻酸0.01~0.1%;硼砂0.01~0.05%;乙酸0.015~0.05%;交联剂0.05~0.1%;剩余为水。本发明的可动凝胶中交联剂的使用量低,可有效降低对微生物和环境的影响,而且成胶体与菌液的共存性优异,一定浓度下长期放置黏度损失性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田驱油用微生物复合可动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油田三次采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一些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将微生物及其营养源注入地下油藏地层,使微生物在油层中生栖繁殖,一方面利用微生物对原油的直接作用,改善原油物性,提高原油在地层孔隙中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利用微生物在油层中生长代谢产生的气体、生物表面活性物质、有机酸、聚合物等物质,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方法。然而单一的微生物采油技术,由于很难达到调剖和降粘的双重功能,其应用范围受到了限制。目前,微生物和凝胶复合驱技术因在控水增油、提高采收率更具有优势而受到石油行业的广泛关注。现有技术可动凝胶中聚合物使用较多的是化学物质聚丙烯酰胺类,但它存在盐敏效应、化学降解、耐温性差、易形成胶团堵塞地层、污染环境等问题。虽然现有技术中有基于生物多糖的可移动凝胶,生物多糖为黄原胶、结冷胶、魔芋胶、槐豆胶、塔拉胶、木薯粉、阿拉伯胶,但是在形成可动凝胶的同时,交联剂的使用量较大,而目前交联剂多采用甲醛、乙二醛、Cr3+、Ti3+、Zr4+等,这些交联剂不仅破坏环境,而且,大量的交联剂对微生物的影响较大。因此,有必要研制一种低交联剂使用量的驱油用可动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背景技术,本发明研发一种微生物凝胶复合驱驱油用可动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可动凝胶中交联剂的使用量低,与微生物相容性好,在现场应用可复配使用。
具体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驱油用可动凝胶,该可动凝胶是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
韦兰胶0.1~0.5%;
壳聚糖0.01~0.1%;
海藻酸0.01~0.1%;
硼砂0.01~0.05%;
乙酸0.015~0.05%;
交联剂0.05~0.1%;
剩余为水。
现有技术中基于生物多糖的可动凝胶交联剂使用量大的问题,针对此,本发明采用微生物多糖韦兰胶作为主体聚合物,低浓度韦兰胶水溶液便能产生粘度,韦兰胶水溶液对酸、碱稳定,pH2~13范围内粘度基本不受影响,对热和盐的稳定性较高,但是在研发过程中发现单一的韦兰胶溶液用作驱油凝胶,成本高,易于降解,见效时间慢,在微生物环境易于降解等问题。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以壳聚糖和海藻酸作为辅助聚合物,其中,壳聚糖协同韦兰胶使得凝胶体系稳定性更加优异,还能够抵抗一定浓度菌液的降黏/降解作用;而海藻酸协同韦兰胶使得交联剂的使用量大幅度降低,乙酸作为螯合剂,能够延迟交联反应时间,硼砂作为助交联剂有助于增强整个交联凝胶体系的强度。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韦兰胶的含量为0.25~0.4%;壳聚糖0.01~0.1%;海藻酸0.01~0.1%;经过试验验证,该浓度范围下的韦兰胶、壳聚糖和海藻酸混合,能够获得一定黏度的凝胶,驱油效果优异,而且对微生物的影响较小。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韦兰胶的分子质量为50~150KD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中诺油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陕西中诺油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82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