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车辆及其内端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57982.0 | 申请日: | 2020-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1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贾尚帅;韩铁礼;孟林林;赵新利;赵蔷薇;任晓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06 | 分类号: | B61D17/06;B61D19/02;B61D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新知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7 | 代理人: | 马军芳;李源 |
地址: | 063035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车辆 其内 | ||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及其内端门。该内端门包括门板,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门板的声子晶体型通风结构;所述声子晶体型通风结构设置有通风孔和降噪腔体;所述降噪腔体与所述通风孔连通,用于实现所述通风孔的隔声。该内端门能够在保证车厢之间通风效果的同时具有隔声性能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及其内端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高铁动车向高速度和高舒适性的方向发展,对高铁动车运行时的车内噪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铁动车组车厢内的噪声已经成为一大影响舒适性的严峻问题。高铁动车组的车厢均设置有内端门,并通过设置在内端门底部的通风结构实现车厢之间的通风换气,保证相邻车厢温度均衡,但是形成通风结构的通风格栅在保证空气流通的同时,其结构开孔导致内端门外的噪声传播至车厢内部,引起车厢内部噪声提高,影响乘坐者的舒适性。因此,现有内端门的通风结构只能保证车厢之间的空气流通,不能对噪声进行有效吸收与隔断。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及其内端门,该内端门能够在保证车厢之间通风效果的同时具有隔声性能好的特点。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内端门,该内端门包括门板,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门板的声子晶体型通风结构;
所述声子晶体型通风结构设置有通风孔和降噪腔体;所述降噪腔体与所述通风孔连通,用于实现所述通风孔的隔声。
优选地,所述声子晶体型通风结构包括沿所述门板的厚度方向依次设置的上盖板、芯层以及下盖板;
所述通风孔贯穿所述上盖板、所述下盖板以及所述芯层设置;
所述芯层固定连接于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之间,并与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围绕形成所述降噪腔体。
优选地,所述上盖板设置有多个上通孔;
所述芯层设置有与每个所述上通孔一一对应的过孔;
所述下盖板设置有与每个所述上通孔一一对应的下通孔;
每组对应的所述上通孔、所述过孔以及所述下通孔形成一个所述通风孔。
优选地,所述芯层包括框架和规则排列于所述框架内的多个隔板单元,所述框架和所述隔板单元均固定连接于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
每个隔板单元与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均围成开口朝向所述通风孔的所述降噪腔体。
优选地,所述隔板单元包括上侧板、下侧板、斜筋板和多个隔板;
所述上侧板的一端和所述下侧板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于所述斜筋板的同一侧表面;
所述斜筋板倾斜设置;
多个所述隔板均分布于所述上侧板和所述下侧板之间,且所述隔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斜筋板;
在所述上盖板、所述下盖板与所述隔板之间围成多个消声腔,所述消声腔在背离所述斜筋板的一端形成所述开口,多个所述消声腔形成所述降噪腔体。
优选地,所述上侧板和所述下侧板之间平行设置;
所述隔板均与所述上侧板平行设置。
优选地,多个所述隔板均匀分布于所述上侧板和所述下侧板之间。
优选地,相邻所述隔板之间的间距为5mm~15mm,所述隔板的厚度为0.5mm~3mm。
优选地,每个所述隔板的长度不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79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