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金属结合方法及其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56899.1 | 申请日: | 2020-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9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 发明(设计)人: | 王祥瑞;杨舜杰;萧承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巨腾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17/00 | 分类号: | B22D17/00;B22D19/08;B22D19/16;B05D7/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 地址: | 中国香港康乐广场一号*** | 国省代码: | 香港;8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金属 结合 方法 及其 结构 | ||
1.一种双金属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加工成型铝件;
将该加工成型铝件置于压铸模内,以一镁金属液包覆该加工成型铝件并压铸成型,使该镁金属液形成一镁金属件,该镁金属件与该加工成型铝件以卡勾方式卡合;以及
当该镁金属件与该加工成型铝件结合完成后,对其进行涂装保护,再于该加工成型铝件内加工出一结构,并于该结构内作高光处理与阳极氧化。
2.一种双金属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加工成型铝件;
包覆于该加工成型铝件外,且与该加工成型铝件以卡勾方式卡合的一镁金属件;以及
该双金属结合结构表面具有涂装保护,且该加工成型铝件内具有一结构,该结构内作高光处理与阳极氧化。
3.一种双金属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加工成型铝件;
将该加工成型铝件预先以加热器预热,再置于压铸模内,以一镁金属液包覆该加工成型铝件并压铸成型,使该镁金属液形成一镁金属件,该镁金属件与该加工成型铝件间直接接合;以及
当该镁金属件与该加工成型铝件结合完成后,对其进行涂装保护,再于该加工成型铝件内加工出一结构,并于该结构内作高光处理与阳极氧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金属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加工成型铝件的加热温度为450~500℃,并于该压铸模内保持该温度,使得该镁金属液在浇铸时可直接与该加工成型铝件产生扩散结合。
5.一种双金属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加工成型铝件;
包覆于该加工成型铝件外,且与该加工成型铝件相互扩散结合的一镁金属件;以及
该双金属结合结构表面具有涂装保护,且该加工成型铝件内具有一结构,该结构内作高光处理与阳极氧化。
6.一种双金属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铝金属件与一镁金属件;
该铝金属件和该镁金属件分别成型,并分别对该铝金属件与该镁金属件的表面进行纳米处理形成一纳米结构;
将该铝金属件和该镁金属件置入一模具内,使该镁金属件包覆该铝金属件;
于该铝金属件和该镁金属件间注入一塑料当介质,结合两金属件;以及
在该镁金属件与该铝金属件结合完成后,对其进行涂装保护,再于该铝金属件内加工出一结构,并于该结构内作高光处理与阳极氧化。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金属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优选的,该纳米处理是以化学蚀刻或电化学成膜方式,分别在该镁金属件与该铝金属件的表面形成该纳米结构,使注入该塑料后可以和该镁金属件与该铝金属件间产生结合力;
优选的,该塑料为聚萃撑硫化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碳酸酯或聚酰胺。
8.一种双金属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铝金属件与一镁金属件;
该铝金属件与该镁金属件表面均具有一纳米结构,该镁金属件包覆于该铝金属件外,且于该铝金属件和该镁金属件间设有一塑料当介质,结合该铝金属件与该镁金属件;以及
该双金属结合结构表面具有涂装保护,且该铝金属件内具有一结构,该结构内作高光处理与阳极氧化。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金属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塑料为聚萃撑硫化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碳酸酯或聚酰胺。
10.一种双金属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加工成型铝件;
对该加工成型铝件的表面进行纳米处理形成一纳米结构;
将该加工成型铝件置于压铸模内,以一镁金属液包覆该加工成型铝件并压铸成型,使该镁金属液形成一镁金属件,该镁金属件与该加工成型铝件间直接接合;以及
在该镁金属件与该加工成型铝件结合完成后,对其进行涂装保护,再于该加工成型铝件内加工出一结构,并于该结构内作高光处理与阳极氧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巨腾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未经巨腾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689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驾驶辅助装置以及驾驶辅助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临床用自动清洁病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