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型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56280.0 | 申请日: | 2020-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2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 发明(设计)人: | 杨炜雯;李锐敬;陈益成;钟华东;邹文明;王志强;郭敏莹;黄立岳;袁海涛;王晓艳;许嘉辉;黄逸龙;杨金运;黄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 |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型 农村 污水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型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兼性塘、第一人工湿地和第二人工湿地,兼性塘设置于第一人工湿地和第二人工湿地之间,第一人工湿地和兼性塘之间设置有第一防水分隔池壁,第二人工湿地和兼性塘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水分隔池壁,第一人工湿地和第二人工湿地的结构相同,第一人工湿地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排水层、过渡层、滤料层、种植层和覆盖层,种植层的填料为土壤,种植层上种植有湿地植物,排水层的填料、过渡层的填料、滤料层的填料和种植层的填料的粒径依次减小,覆盖层的填料的粒径大于种植层的填料的粒径,兼性塘与第一人工湿地和第二人工湿地的排水层连通。本发明的复合型农村污水处理系统能有效减缓堵塞,提高对污水的处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型农村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的含量不断增多。目前人工湿地被用来处理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但是由于采用单一的人工湿地难以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专利201910253270.6《一种双向自清洗防堵塞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中提到在人工湿地中设置升降架,该增强了人工湿地的抗堵塞能力、并能自动清洗填料层,使清洗时不影响湿地正常运行。然而,该系统整体依靠升降架,存在规模较小和依赖于外部设施的问题,对系统的长期运行和运行能力有一定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复合型农村污水处理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复合型农村污水处理系统,所述复合型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兼性塘、第一人工湿地和第二人工湿地,所述兼性塘设置于所述第一人工湿地和第二人工湿地之间,所述第一人工湿地和兼性塘之间设置有第一防水分隔池壁,所述第二人工湿地和兼性塘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水分隔池壁,所述第一人工湿地和第二人工湿地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人工湿地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排水层、过渡层、滤料层、种植层和覆盖层,所述第一人工湿地设置有入水口,所述第一人工湿地的入水口设置于所述覆盖层的上方,所述种植层的填料为土壤,所述种植层上种植有湿地植物,所述排水层的填料、过渡层的填料、滤料层的填料和种植层的填料的粒径依次减小,所述覆盖层的填料的粒径大于所述种植层的填料的粒径,所述兼性塘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所述兼性塘的第一进水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人工湿地的排水层连通,所述兼性塘的第二进水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人工湿地的排水层连通。
上述的复合型农村污水处理系统设置结构相同的第一人工湿地和第二人工湿地与所述兼性塘连通可以通过第一人工湿地和第二人工湿地的交替间歇进水及运行,使得第一人工湿地和第二人工湿地的瞬时流量大,能有效减缓堵塞;而且间歇进水延长了污水的停留时间,增大了水中污染物在人工湿地中通过植物和物生物的处理时间,提高了系统对污水的处理效率;上述的复合型农村污水处理系统通过第一人工湿地依次分布的排水层、过渡层、滤料层、种植层和覆盖层以及在种植层上种植有湿地植物,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过滤和吸附然后流入兼性塘,而且由于排水层、过渡层、滤料层、种植层的填料粒径依次减小,湿地污水从上之下可以自由流动,避免了堵塞,覆盖层的填料粒径大于种植层的填料粒径可以避免种植土壤层被水冲散,同时覆盖层的填料粒径较粗的填料孔径大,渗透系数较高,可以保证布水系统的均匀性。
优选地,所述复合型农村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集水槽,所述集水槽设置有污水进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集水槽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一人工湿地的进水口连通,所述集水槽的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第二人工湿地的进水口连通。
上述的复合型农村污水处理系统设置集水槽,并且可以通过集水槽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分布交替向第一人工湿地和第二人工湿地输入污水。
优选地,所述集水槽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分别设置于所述集水槽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62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