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渗滤液浓缩液资源化利用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55911.7 | 申请日: | 2020-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2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 发明(设计)人: | 谢永新;周文栋;李锐敬;黄睦凯;黄立岳;夏雯菁;郭敏莹;刘诚;王晓艳;林昕蕾;何世幸;李俊锋;陈日胜;贺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1B25/45;C02F103/06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 |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渗滤 浓缩 资源 利用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垃圾渗滤液浓缩液资源化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化利用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浓缩液软化系统、电渗析系统、MAP沉淀池、无机盐蒸发浓缩系统,所述电渗析系统还与腐殖酸吸附系统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滤液浓缩液资源化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液软化系统中设置自动流量计、pH传感器和软化剂自动投加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滤液浓缩液资源化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液软化系统中的软化剂为烧碱和纯碱,溶液的pH为9,纯碱的用量为0.5~2g/L进水流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滤液浓缩液资源化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渗析系统采用两段式处理,所述电渗析系统中设置阳极板、阴极板、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导向隔墙、隔板,所述导向隔墙竖直设置于电渗析系统的中部,所述导向隔墙左右两侧是采用阳离子交换膜、隔板、阴离子交换膜交替组合产生的膜堆与阳极板、阴极板交替组合所构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滤液浓缩液资源化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渗析系统的电极液为无水硫酸钠,电极液的电导率为30~70ms/c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滤液浓缩液资源化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腐殖酸吸附系统中设置有吸附层,所述吸附层填充的吸附剂为改性凹凸棒,所述改性凹凸棒的改性方法为:采用3mol/L硫酸酸化处理凹凸棒3h后,加入0.5mol/L氯化钠并纳化处理2h,然后加入有机改性剂,微波处理9min可得改性凹凸棒。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滤液浓缩液资源化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AP沉淀池中设置自动流量计、pH传感器、沉淀剂自动投加装置和集料斗。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滤液浓缩液资源化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AP沉淀池的沉淀剂为镁盐和磷酸盐,所述MAP沉淀池的pH值为8~10,所述镁盐和磷酸盐的质量比为1:(1~1.3)。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滤液浓缩液资源化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盐蒸发浓缩系统中设置无机盐结晶收集槽,所述无机盐结晶收集槽位于无机盐蒸发浓缩系统的底部。
10.一种垃圾渗滤液浓缩液资源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垃圾渗滤液浓缩液资源化利用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垃圾渗滤液浓缩液输送至浓缩液软化系统;
(2)将经过步骤(1)处理后的物料输送至电渗析系统,进行腐殖酸类与无机盐类物质的分离;
(3)将经过步骤(2)处理后的电渗析系统透过液输送至腐殖酸吸附系统,进行腐殖酸回收;
(4)将经过步骤(2)处理后的电渗析系统浓缩液输送至MAP沉淀池,去除电渗析浓缩液中氨氮,并回收磷酸铵镁;
(5)将经过步骤(4)处理后的物料输送至无机盐蒸发系统,浓缩获取无机盐晶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591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