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厂区阀门井类排水结构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55874.X | 申请日: | 2020-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4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薛峰;程昊;陈晓光;范忠保;张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2 | 分类号: | E02D29/12;E03F1/00;E03F5/00;E03F5/04;E03F5/10;E03F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程爽 |
地址: | 21407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厂区 阀门 排水 结构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厂区阀门井类排水结构及系统,其涉及市政排水领域,旨在解决目前阀门类井内积水被淹导致锈蚀,维护工程量大的问题。包括有吸水管、空气管、排水管、集水坑、排水区以及阀门井,所述阀门井包括井区及一边外挑出的池壁排水区,所述井区设置一个集水坑,所述集水坑内设置有吸水管及测量管,所述排水区内设置有连接有空气管、排水管及吸水管的文丘里器。本发明可全部同时实现自动控制与手动控制。现场运行人员进行现场巡视时如发现积水水位较高,可现场通过管路阀门的开启关闭进行手动操作,排出井内积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排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厂区阀门井类排水结构及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厂由于污水处理工艺的需要,需要设置设置有多座阀门井。往往阀门井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矩形井。但是施工后的阀门井往往容易渗水进入。一般来水,阀门井内的水是由以下几种方式进入的。第一:井盖未固定,井圈破裂,井盖缝隙大,部分井圈破损严重导致地表雨水直接灌入井内。第二,在地下水位过高的地区,施工质量问题导致的管道与井壁之间有缝隙,甚至井底的混凝土底边与井壁分离造成缝隙,形成渗水通道,积水严重,甚至于淹没阀门井。不仅是阀门井,流量计井,水表井,厂区半地下室管廊间,电缆沟等均存在各种渗水问题。
一般为了防止阀门长期被泡导致阀门锈蚀,阀门井内均设计有集水坑,用以放置临时水泵将积水抽出,但厂区内阀门类井众多,其也并非污水处理厂主工艺的一环,容易被疏忽,且日常维护工作量非常巨大。污水厂运行人员日常维护过程中往往很难及时对积水进行处理,长此以往,阀门的锈蚀腐蚀情况日益严重。而厂区的阀门尤其是大口径的工艺切换用阀门单个价值往往十几甚至几十万一台,常年的泡水及缺少维护给污水厂带来了大量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厂区阀门井类排水结构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目前阀门类井内积水被淹导致锈蚀,维护工程量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厂区阀门井类排水结构及系统,包括有吸水管、空气管、排水管、集水坑、排水区以及阀门井,所述阀门井包括井区及一边外挑出的池壁排水区,所述井区设置一个集水坑,所述集水坑内设置有吸水管及测量管,所述排水区内设置有连接有空气管、排水管及吸水管的文丘里器。
优选的,所述空气管上依次分布有支管阀门、进气口阀门、反冲阀门,所述支管阀门安装于文丘里器的气体进口处的进气口阀门及与吸水管三通连接的支管上设置的反冲阀门,所述进气口阀门与反冲阀门为并联设置。
优选的,所述吸水管末端连接至文丘里器的液体进口处,所述吸水管起端设置有喇叭口及过滤器。
优选的,所述测量管的起端通过三通与吸水管连接,所述测量管的末端设置有液位计。
优选的,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文丘里器的气液出口端连接,另一端穿过排水区的池壁后与厂区污水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文丘里器、支管阀门及进气口阀门均设置在固定支墩上。
优选的,所述支管阀门、进气口阀门、反冲阀门均为手动、气动两用阀门,且均可通过PLC系统远控。
优选的,所述空气压缩机、储气罐、冷干机及联通到厂区阀门井中文丘里器的空气管及排出废水的排水管。
所述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支管阀门、进气口阀门、反冲阀门均为手动、气动两用阀门,可以保证操作人员不管是在中控室还是在现场都能够方便的对阀门类井内的积水进行排除工作;
(2)本发明可现场通过管路阀门的开启关闭进行手动操作,排出井内积水,减低工作成本减少维修次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厂区阀门井类排水结构及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58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