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穿刺腹腔镜吸引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55274.3 | 申请日: | 2020-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6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何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超 |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M1/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佳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66 | 代理人: | 史姣姣 |
| 地址: | 646000 四川省泸州***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刺 腹腔镜 吸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穿刺腹腔镜吸引器,包括固定外壳,设置在固定外壳的前端、且前端为盲管的内流通管,开设在内流通管的前端侧边缘的数个引流侧孔,套设在内流通管上、且与内流通管采用螺纹连接的旋钮,套设在内流通管上、且后端与旋钮固定连接的外鞘管,设置在外鞘管的前端的外鞘管尖,与固定外壳一体成型的后握把,开设在固定外壳内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开设在后握把内、且与第一管道连通的第三管道,贯穿固定外壳设置、且置于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的连接处的换向阀芯组件,设置在第一管道内的限速阀,开设在固定外壳的下部的空腔,顶部与限速阀固定连接的前握把,与第三管道连接的负压接气管,以及与第二管道连接的进水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腹腔镜手术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穿刺腹腔镜吸引器。
背景技术
在行腹腔镜手术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手术部位积液(积脓)的情况,因此,需要放出积液(积脓)以便于进一步手术操作;但是,现有的操作方式往往是用超声刀或其他能量工具将积液(积脓)的囊壁破坏,然后用吸引器吸走积液(积脓),在此过程中经常出现积液(积脓)漏到手术操作部位,导致视野不清,污染手术操作区域,导致术后感染进一步加重等。
例如:在后腹腔镜无功能脓肾的切除,若不吸出脓液,手术操作困难;现有吸引器在吸出脓液的过程中容易漏出脓液污染操作部位,造成术后的后腹腔感染。再例如:腹腔镜肝脓肿开窗引流,开窗引流的过程中脓液往往漏出造成腹腔感染,增加术后腹膜炎的风险。同时现有腹腔镜器械普遍为类似“手枪”的形状,带有握把握持方便;但是吸引器普遍设计为“三通”形状,握持不方便,如申请号为“200920052214.8”、名称为“防堵塞腹腔镜冲洗吸引器”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因此,急需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功能齐全的可穿刺腹腔镜吸引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穿刺腹腔镜吸引器,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穿刺腹腔镜吸引器,包括固定外壳,设置在固定外壳的前端、且前端为盲管的内流通管,开设在内流通管的前端侧边缘、且与内流通管的盲管连通的数个引流侧孔,套设在内流通管上、且与内流通管采用螺纹连接的旋钮,套设在内流通管上、且后端与旋钮固定连接的外鞘管,设置在外鞘管的前端的外鞘管尖,与固定外壳一体成型的后握把,开设在固定外壳内的第一管道,开设在固定外壳内、且与第一管道连通的第二管道,开设在后握把内、且与第一管道连通的第三管道,贯穿固定外壳设置、且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的连接处的换向阀芯组件,设置在第一管道内、且与固定外壳铰接的限速阀,开设在固定外壳的下部的空腔,顶部与限速阀固定连接、且贯穿空腔设置的前握把,与第三管道连接的负压接气管,以及与第二管道连接的进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可穿刺腹腔镜吸引器,还包括沿垂直于第一管道方向开设在固定外壳内的阀芯贯穿孔;所述换向阀芯组件包括采用螺纹与阀芯贯穿孔连接的调节阀芯杆,以及开设在调节阀芯杆上的通孔和L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换向阀芯组件还包括一一对应与调节阀芯杆的端部连接的左调整轮和右调整轮。
更进一步地,所述可穿刺腹腔镜吸引器,还包括设置在空腔内、用于前握把挤压复归的复归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限速阀包括沿垂直于第一管道方向置于所述固定外壳内的阀片连杆,以及设置在第一管道内、且与阀片连杆固定连接的阀片。
优选地,所述前握把的上端呈Y形状,且Y形状的顶端与阀片连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限速阀还包括套设在阀片连杆上的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可穿刺腹腔镜吸引器,还包括开设在后握把的后端的防滑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超,未经何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52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