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解水法臭氧发生器的阴极结构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54966.6 | 申请日: | 2020-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2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闫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爱侬康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5B11/02 | 分类号: | C25B11/02;C25B9/10;C25B1/1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姜京润 | 
| 地址: | 26655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解 水法 臭氧发生器 阴极 结构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解水法臭氧发生器的阴极结构及方法,该阴极结构包括壳体;壳体内安装有密封圈,密封圈内设置有导流板、微孔钛板、阴极催化剂层及离子交换膜;导流板连通阴极导流管,弹性压板安装在阴极导流管上并通过紧固螺栓与壳体固定连接。本方法为:把壳体放入到圆环上,依次安装密封圈、导流板、微孔钛板、阴极催化剂层、离子交换树脂膜,再把上述阴极结构与阳极结构紧固在一起;最终,通过紧固螺栓把弹性压板紧固在壳体上,完成整体安装。本发明所公开的阴极结构成本低,大幅度提高臭氧发生器的产氧效率,对阴极催化剂层有良好的压紧力,提高了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阴极结构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电解水法臭氧发生器的阴极结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臭氧在杀菌消毒方面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目前,臭氧的制造方式有很多种,应用最多的是电击空气(氧气)法,此种制造工艺可以产生大量的臭氧,特别适合应用于水处理行业;其次,臭氧获得方法是电解水法,此种方法获得的臭氧量虽不如电击空气法,但获得的气体纯净无杂质,使得电解水法生产臭氧也被广泛应用。
现如今,在氯碱工业和涂层钛电极技术发展的同时,离子交换膜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膜技术大量应用在电解工业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电解槽,为降低电解液电压,出现了零极距电解法;把膜和夹膜的两电极间的距离降至最小极限,这就是零极距。目前市场上的电解水法臭氧发生器就属于这种情况。
在最早的臭氧发生器中,阴、阳极催化剂均为膜片型式,膜片型式的催化剂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是膜片的制作工艺过程复杂,第二是膜片很难与中间的离子交换膜做到完全的紧密接触。由此,出现了粉末颗粒状态的催化剂,制作工艺简单,但粉料催化剂易出现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损失的情况,当催化剂损失后,与离子交换膜的紧密贴合度就会下降,相应的臭氧发生量也会降低。同时,用作发生器阴阳极的材料一般是耐化学腐蚀的金属钛材,但钛材价格昂贵,无形中提高了臭氧发生器的成本,因此,如何能通过结构的改善而来降低臭氧发生器成本,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解水法臭氧发生器的阴极结构及方法。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解水法臭氧发生器的阴极结构,包括壳体,它还包括弹性压板、阴极导流管;壳体内安装有密封圈,密封圈内设置有导流板、微孔钛板、阴极催化剂层及离子交换膜;
导流板、微孔钛板、阴极催化剂层、离子交换膜自下而上依次排列,导流板与壳体的底壁相贴合,且导流板的中央位置处开设有导流孔;
阴极导流管的一端穿过壳体的底壁并插入到导流孔内,阴极导流管上设置有压板放置台阶,弹性压板安装在阴极导流管的压板放置台阶上,且弹性压板通过紧固螺栓与壳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壳体由铝材制成。
进一步地,密封圈氟硅胶密封圈。
进一步地,密封圈形成密封圈台阶,阴极催化剂层的上端面与密封圈台阶的最底端平面相齐平,离子交换膜沿密封圈台阶铺设在阴极催化剂层的上端。
进一步地,阴极导流管在导流板的导流孔处与导流板相固连。
进一步地,导流板上开设有导流槽,导流槽沿圆心设置有多圈,多圈导流槽之间共同连通有引流槽,引流槽与导流孔相连通。
进一步地,引流槽设置有一至多条,且导流槽均通过导流板的圆心。
进一步地,壳体上开设有与紧固螺栓相匹配的螺纹孔。
进一步地,阴极导流管还连接有阴极接线柱。
一种如电解水法臭氧发生器的阴极结构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壳体的相关尺寸加工出所需的铝材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爱侬康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爱侬康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49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