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角度光学接收天线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54418.3 | 申请日: | 2020-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7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 发明(设计)人: | 孔令豹;彭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2B17/08 | 分类号: | G02B17/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陆尤 |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角度 光学 接收 天线 | ||
本发明属于光学天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角度光学接收天线。本发明多角度光学接收天线是在一个半球形区域内由5个呈中心对称排布的基本结构单元组成,五个基本结构单元的焦点重合;本发明多角度光学接收天线可以同时实现高增益和大视场角,其垂直方向视场角可达180°,水平方向视场角可达360°,有效避免了通信盲区的出现。本发明天线相对于大视场的单元素接收器具有更高增益,同时能够有效抑制背景光噪声、信道干扰和多径干扰的影响。且该光学接收天线所用材料成本低、加工安装方便、绿色环保,能够满足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的通信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天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角度光学接收天线。
背景技术
可见光通信技术(VLC)是以白光发光二极管(LED)为信号源的新兴无线光通信技术,具有绿色环保、无电磁干扰、数据传输速率大、功耗低等特点。在可见光通信系统中,光学天线作为接收端的重要成分,主要起到汇聚信号光、保证系统的传输带宽以及提高系统信噪比的作用,接收端的设计和视场角的选择对通信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可见光通信系统中,较大的接收端视场角可以使更多的光线进入接收端, 提高接收光功率, 实现无盲点通信, 但是同时也会加剧码间串扰, 降低通信性能, 并且视场角的大小会影响接收端的增益,因此接收端的设计和视场角的选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与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角度光学接收天线。
本发明提供的多角度光学接收天线,由五个在半球形区域内对称排布的基本结构单元组成,极大增加了光学天线的视场角,有效避免了通信盲区的出现,同时能有效地抑制背景光噪声、信道干扰和多径干扰的影响。
本发明提供的多角度光学接收天线,包括五个基本结构单元;在一个半球形区域内,五个基本结构单元成中心对称排布,即以一个基本结构单元位于半球形区域的中心,其余四个基本结构单元在其左、右、上、下等弧度对称排布,五个基本结构单元的焦点重合。参见图4、图5。基本结构单元起到反射和折射光线的作用。
所述基本结构单元为杯状旋转曲面体,包括内、外曲面和底面(平面),如图1、图2所示。具有3个形状参数:内、外曲面在杯状上端部处的切线夹角β,亦称旋转角,单元体的整体高度L’,底部厚度H;其中,所述旋转角度β的大小在4°-8°之间;所述高度L’的大小在12mm-16mm之间;所述底部壁厚H的大小在3mm-8mm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基本结构单元中形成外曲面的旋转AC满足传统复合抛物面聚光器截面曲线方程的基本特性。
进一步地,所述基本结构单元的视场角大小在80°-100°之间,所述多角度光学接收天线20的垂直方向视场角大小为180°,水平方向视场角为360°。
进一步地,所述基本结构单元的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进一步地,所述基本结构单元可杯状旋转曲面体进行截短处理得到,且截短比范围可控制在0.7-0.9之间。这里,所谓“截短处理”:是指装置外曲面的轴截面曲线AC或BD,绕中心轴线旋转得到旋转对称体,对该旋转对称体的上部进行截断,得到本发明装置的本体。所述截短比是指本发明装置高度L’与旋转对称体的高度之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设计的多角度光学接收天线,垂直方向视场角大小为180°,水平方向视场角为360°,天线由五个在半球形区域内对称排布的基本结构单元组成,极大增加了光学天线的视场角,有效避免了通信盲区的出现;
(2)本发明所设计的多角度光学接收天线,相对于传统的大视场单元素接收器具有更高增益,同时能够有效地抑制背景光噪声、信道干扰和多径干扰的影响。且天线收集光线的光斑能量分布均匀,信道性能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44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