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火建材研发燃火模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54282.6 | 申请日: | 2020-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99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元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六枝特区宏新建筑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12 | 分类号: | G01N3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3401 贵州省六***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火 建材 研发 模拟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火建材研发燃火模拟装置,包括耐火底板,所述耐火底板的两侧外壁对称分布有耐火侧板,且两个耐火侧板之间对夹设有耐火后板,所述耐火后板的顶部外壁通过铰链固定有上封板,所述耐火底板远离耐火后板的一端外壁两侧设有卡接槽,且卡接槽的内壁卡接有夹持架,所述耐火底板的中部设有通槽,且通槽内壁卡接有燃火灶。本发明为单开口结构,将检测样板标准化,采用定规格试验,利用燃火灶模拟高温明火效果,配合上通风风机实现高风速和氧气环境下室内防火效果,可模拟火场中不同场景,密闭结构减少模拟区域中火势对外部实验者影响,利用检测条中依次递增防火标准材料的毁损和防护结构,可直观的定位防火建材的防火级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火建材研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火建材研发燃火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防火材料,添加了某种具有防火特性基质的合成材料或本身就具有耐高温、耐热、阻燃特性的材料。有多重防火材料制成的建材为防火建材,其建材运用在建筑中起到较大部分的隔火防火性能,提高建筑安全性。
现有的防火建材在研发过程中,需要不断检测其防火性质和防火等级,所以其防火检测过程中需要模拟火场效果,现有的燃火模拟装置为直喷式或者火堆结构,其模拟火场的效果较差,不能很好的反应防火建材的性质。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防火建材研发燃火模拟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防火建材研发燃火模拟装置,包括耐火底板,所述耐火底板的两侧外壁对称分布有耐火侧板,且两个耐火侧板之间对夹设有耐火后板,所述耐火后板的顶部外壁通过铰链固定有上封板,所述耐火底板远离耐火后板的一端外壁两侧设有卡接槽,且卡接槽的内壁卡接有夹持架,所述耐火底板的中部设有通槽,且通槽内壁卡接有燃火灶,所述燃火灶的底端外壁一体连接有耐热连接管,且耐热连接管的外壁卡接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端部外壁对夹设有截止阀,两个所述耐火侧板的顶端内壁均设有通风风机,且通风风机的外壁卡接有防火罩,两个所述耐火侧板的两侧内壁均设有卡槽,且卡槽内壁卡接有检测条,所述耐火后板的内壁中部设有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的信号端连接有微处理器,所述检测条包括等距离压合分布的耐火试验对比板和插扣,且插扣位于耐火试验对比板之间的压合连接处端部内壁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其中一个所述耐火侧板的中部开有固定槽,且固定槽内壁卡接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和固定槽的连接处设有耐火胶密封。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耐火底板的底端两侧对称设有底座,且燃火灶的外壁卡接两侧的底座之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耐火侧板的端部外壁等距离分布有螺纹孔,且螺纹孔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有侧向定位螺杆。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封板的一端内壁设有压紧垫,且压紧垫和夹持架位于同一垂直面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风风机、截止阀和燃火灶均连接有开关,且开关通过导线和微处理器相连接。
本发明中的有益效果为:
1.本防火建材研发用燃火模拟装置通过设有单开口结构,将防火检测的检测样板标准化,采用定规格试验,利用燃火灶模拟高温明火效果,配合上通风风机,实现高风速和氧气环境下的室内防火效果,可模拟火场中的不同场景,密闭结构减少模拟区域中火势对外部实验者的影响,同时通入燃火灶的气管设有截止阀,提高其燃烧安全性;
2.本防火建材研发用燃火模拟装置中设有检测条,利用检测条中依次递增的防火标准材料的毁损和防护结构,检测内部火场的火势级别和试验板体的耐火级别,可直观的定位防火建材的防火级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防火建材研发燃火模拟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防火建材研发燃火模拟装置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六枝特区宏新建筑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六枝特区宏新建筑装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42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