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房屋墙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54090.5 | 申请日: | 2020-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5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段志明;沈青德;张玉林;沈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青宏发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2/02;E04B2/8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93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房屋 墙体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房屋墙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建筑墙体施工领域,包括混凝土墙体和砌体墙体,砌体墙体包括多个砌块,混凝土墙体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沿竖直方向开设,安装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以上的连接钢筋,连接钢筋沿着安装槽的长度方向设置,连接钢筋的底端预埋在混凝土墙体内,砌体墙体的一侧位于安装槽内,且位于安装槽内的所有砌块均穿设于连接钢筋设置。本发明具有便于连接混凝土墙体和砌体墙体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墙体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房屋墙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房屋建筑是指在规划设计地点,为用户或投资人提供进行生活、生产、工作或其他活动的实体,房屋建筑结构是指根据房屋的梁、柱、墙等主要承重构件的建筑材料划分类别,房屋结构设计的目的是要保证所建造的结构安全适用,能够在规定的年限内满足各种预期功能的要求,并且经济合理,而房屋墙体则是房屋建筑中最为重要的组件之一。
现有的申请公布号为CN10808652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房屋建筑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所述房屋建筑墙体结构包括混凝土墙体、砌体墙体及连接件。砌体墙体包括若干个砌块。砌块堆叠形成砌体墙体,相邻砌块间的缝隙内填充有砂浆。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相连,第一连接板与混凝土墙体侧壁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与砌块固定连接。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连接混凝土墙体以及砌体墙体时,需要分别对第一连接板和混凝土墙体以及第二连接板和砌块进行固定连接,但是在连接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去对每个砌块进行连接,而砌块数量较多,工作人员的劳动量也大,造成施工进度的缓慢以及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便于连接混凝土墙体和砌体墙体的房屋墙体结构。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房屋墙体结构,包括混凝土墙体和砌体墙体,所述砌体墙体包括多个砌块,所述混凝土墙体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竖直方向开设,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以上的连接钢筋,所述连接钢筋沿着安装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连接钢筋的底端预埋在混凝土墙体内,所述砌体墙体的一侧位于安装槽内,且位于安装槽内的所有砌块均穿设于连接钢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施工混凝土墙体的过程中,预留出安装槽的位置,并将连接钢筋安装于安装槽内,在混凝土墙体成型后,将砌体墙体的砌块安装至安装槽内,并且使每一个砌块全部穿过连接钢筋,如此便可以将所有砌块连接起来,从而将砌体墙体与混凝土墙体连接起来,通过连接钢筋实现了对每个位于安装槽内砌块的固定,无需一个一个地固定砌块,使得混凝土墙体与砌体墙体的连接更加方便,也减小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砌体墙体上且位于砌体墙体与混凝土墙体相交的位置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沿着砌体墙体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连接板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L形,L形的所述连接板的一侧与砌体墙体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混凝土墙体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砌体墙体和混凝土墙体后,将连接板安装至砌体墙体与混凝土墙体相交的位置,并使L形的连接板的一侧与砌体墙体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混凝土墙体固定连接,从而对砌体墙体和混凝土墙体进行进一步的连接固定,提高了砌体墙体和混凝土墙体之间的连接效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板上沿着连接板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螺栓孔,所述螺栓孔用于安装膨胀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连接板安装好后,将膨胀螺栓拧入每一个螺栓孔内,并使膨胀螺栓钻入砌体墙体和混凝土墙体,从而将连接板与砌体墙体和混凝土墙体固定,以实现砌体墙体和混凝土墙体的连接。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板设置为铝合金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青宏发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青宏发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40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