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噬菌体抗体洗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52629.3 | 申请日: | 2020-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56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雍金贵;缪连军;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生物系统(安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40B60/02 | 分类号: | C40B60/02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杨润 |
地址: | 239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噬菌体 抗体 洗脱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噬菌体抗体洗脱装置,包括架体,架体内设置有水槽,且架体顶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横梁。本发明通过通过立柱的设置以及第四滑轨的引导,使得架体的整体结构强度增加,同时盖板的升降更加稳定,方便水槽内冰水的添加,解决现有技术中盖板固定在水槽上,冰水添加不方便的技术问题,采用超声法来洗脱噬菌体抗体,操作简单,节省时间;洗脱过程中不涉及化学试剂;可用于多管噬菌体抗体同时洗脱;不受化学试剂的影响,相比较现有洗脱方法,此方法可极大缩短洗脱时间和提高洗脱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噬菌体抗体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噬菌体抗体洗脱装置。
背景技术
噬菌体抗体库项技术是抗体库技术的一个突破性进展,它在筛选时检测的不是细菌克隆的可溶性表达产物,而是噬菌体载体转化细菌后,融合表达在噬菌体颗粒表面上的Fab或scFV。称为噬菌体抗体。通过多轮的抗原吸附-洗脱-扩增,最终筛选到的所需的抗体克隆,从而大大简化了筛选过程。筛选到的噬菌体抗体克隆可应用插人琥珀突变子及不能通读琥珀突变的受体菌获得可溶性的Fab或scFV。
专利文件(CN201620005596.9)公开一种噬菌体抗体洗脱装置,该洗脱装置采用超声法来洗脱噬菌体抗体,操作简单,节省时间;洗脱过程中不涉及化学试剂;可用于多管噬菌体抗体同时洗脱;不受化学试剂的影响,相比较现有洗脱方法,此方法可极大缩短洗脱时间和提高洗脱效率。但是该洗脱装置在洗脱过程中将盖板是固定在水槽上的,这样冰水添加就非常不方便,同时在洗脱装置在免疫管与超声变幅杆固定时都是需要人为插入的,这样导致插入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噬菌体抗体洗脱装置,解决以下技术问题:(1)采用超声法来洗脱噬菌体抗体,操作简单,节省时间,洗脱过程中不涉及化学试剂;可用于多管噬菌体抗体同时洗脱;不受化学试剂的影响,相比较现有洗脱方法,此方法可极大缩短洗脱时间和提高洗脱效率,通过第二气缸活塞杆向上推动直角块,直角块带动卡板向上移动,卡板通过卡槽带动卡接的盖板上升,进而向水槽内腔加入冰水,冰水加完后第二气缸带动盖板下降,进而盖板盖在水槽上,该设置满足盖板的自动升降,同时水槽的位置相对固定,不会发生盖板盖不上的情况,通过立柱的设置以及第四滑轨的引导,使得架体的整体结构强度增加,同时盖板的升降更加稳定,方便水槽内冰水的添加,解决现有技术中盖板固定在水槽上,冰水添加不方便的技术问题;(2)通过将免疫管、超声变幅杆从引导筒顶部引导口放入,第一气缸活塞杆带动滑片在滑孔上滑动,进而滑片上的第一转动杆配合条形板上的第二转动杆发生转动,进而带动引导筒内的三个传输带对免疫管、超声变幅杆夹紧,第四电机输出轴带动其中一个驱动轮转动,驱动轮配合传输带对免疫管、超声变幅杆向下传输,支撑轮通过传输带对传输过程中的免疫管、超声变幅杆保证夹持,通过三个传输带配合支撑轮的设置,使得免疫管、超声变幅杆在引导筒内的传输过程中可以被有效夹持,有效防止免疫管、超声变幅杆向下传输过程中滑脱的情况,第一气缸、滑块、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的设置,使得三个传输带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进而满足对不同直径的免疫管与超声变幅杆的传输,解决现有技术中因为免疫管与超声变幅杆的直径不同,难以满足对免疫管和超声变幅杆传输的技术问题;(3)通过第一电机输出轴带动第一丝杆转动,第一丝杆配合螺母带动连接块移动,连接块带动连接板在第一滑轨上滑动,第二电机输出轴带动第二丝杆转动,第二丝杆配合螺母带动直角板沿第二滑轨滑动,第三电机输出轴带动第三丝杆转动,第三丝杆配合螺母带动升降板沿第三滑轨向下滑动,进而三轴方向调整引导筒至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上方,传输带将免疫管与超声变幅杆插入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内,通过该设置,使得引导筒可以在盖板上方多位置调整,满足将免疫管与超声变幅杆插入盖板上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内,无需操作人员将免疫管与超声变幅杆插入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内,解决现有技术中免疫管与超声变幅杆需要操作人员人工插入水槽内,插入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生物系统(安徽)有限公司,未经通用生物系统(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26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450MPa级油井管用热轧酸洗钢带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套扎吻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