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记忆合金自适应撑开的椎间融合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52222.0 | 申请日: | 2020-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6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市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应孔月 |
地址: | 31400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记忆 合金 自适应 撑开 融合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记忆合金自适应撑开的椎间融合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空心笼框网一体结构的支架,所述支架的材质为医用钛镍记忆合金,所述支架的上表面与植入椎间隙上位椎体的下终板紧密接触,下表面与植入椎间隙下位椎体的上终板紧密接触,上、下表面均设计成穹顶,所述支架的四个壁面中的一个面上开有植骨窗。本发明安装方便、植入后能自动撑开适应椎间隙空间,不仅能承重,还能与椎间隙上下终板紧密接触、大量植骨以促进植骨融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记忆合金自适应撑开的椎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椎间融合手术是目前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最有成效的手术方式之一。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例,根据国外尸检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率在15~30%左右,根据临床统计有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约为总人口的10%,其中约10%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因此其发病率、手术比例极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目前主要分为: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腰椎非融合手术和腰椎融合手术。但长期随访显示单纯髓核摘除患者复发率达到10%,而非融合手术包括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总体效果也不满意,这些患者最终还是接受了椎间融合手术。因此,椎间融合术是目前极为重要的手术方式,也可称为退变性腰椎疾病的终极治疗。
在椎间融合术中,融合器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植入物,其功能为椎间支撑和笼纳植骨组织,在提供相对稳定的力学环境下使得椎间上下终板与植骨组织充分接触,重建植骨材料血运,最终通过爬行替代作用成为有支撑能力的骨组织,达到椎间骨性融合的稳定状态,也彻底消除了该间隙的不稳定所造成的神经组织压迫、激惹导致的腰腿疼。虽然椎体之间融合后减少了脊柱的活动节段,但由于治疗效果确切,至今仍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等疾病的经典手术方式。椎间融合器一般与椎弓根螺钉搭配使用,也有少数情况下可单独使用,如前方入路和侧方入路椎间融合。
在目前常用的椎间融合器中,主要材质有PEEK、碳纤维、钛合金等,均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但其形态固定,大多为长方体或肾形,部分带有一定弧度的接触面,可通过后方单侧或双侧植入,也有侧方植入的长方体结构。其优点是支撑强度较高,表面有“倒齿”结构有一定的防退出作用,但其固定的曲面或平面难以做到与椎体终板的紧密接触,内部空间较小,植骨量少,使得椎体终板与骨组织接触面相对较少,而椎间融合相对缓慢、困难。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所应用椎间融合器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能自动适应椎间隙空间且有一定撑开功能、能与椎间隙上下终板紧密接触、能大量植骨以促进植骨融合的记忆合金自适应撑开的椎间融合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记忆合金自适应撑开的椎间融合器,包括空心笼框网一体结构的支架,所述支架的材质为医用钛镍记忆合金,所述支架的上表面与植入椎间隙上位椎体的下终板紧密接触,下表面与植入椎间隙下位椎体的上终板紧密接触,上、下表面均设计成穹顶,所述支架的四个壁面中的一个面上开有植骨窗。
进一步地,所述空心笼框网一体结构为六面体结构,其内部有4条连接对角的支撑柱。
进一步地,所述六面体结构的边框直径大于网格的直径。
进一步地,上、下表面为细疏网面,或为交叉曲梁结构,或为中央空缺周边为附着于边框的裙边网格结构。
进一步地,上、下表面的孔隙率在80%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壁面网格有孔隙<1mm2。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前壁面高于后壁面,左、右壁面为等腰梯形。
进一步地,在植骨窗斜向对侧立柱对应的上下面上下各设有凸向椎体的尖齿。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四个壁为直立面或带一定曲度的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市第一医院,未经嘉兴市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22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