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输电导线缠绕修补工具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51567.4 | 申请日: | 2020-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1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雪;吴文镜;王风杰;赵盛;赵利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机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14 | 分类号: | H02G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吴佳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电 导线 缠绕 修补 工具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电导线缠绕修补工具,包括底座、移动平台、驱动装置、支撑装置和绕线装置,支撑装置安装在底座上并用于支撑输电导线,底座上水平安装有丝杠,移动平台可移动的安装在底座上且与丝杠螺纹连接,驱动装置分别驱动绕线装置和丝杠转动,使移动平台沿丝杠移动,同时使绕线装置绕输电导线转动以对输电导线进行缠绕修补。本发明的输电导线缠绕修补工具,可利用一个驱动装置带动绕线装置动作的同时,完成绕线装置沿着被修补导线轴向进给的功能。并且利用支撑装置对输电导线进行支撑,无需人员接触,整个输电导线的缠绕修补过程采用自动化完成,很好的解决了目前绕线器或绕线工具存在的操作复杂、危险、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电线路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电导线缠绕修补工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绕线修补工具自动化水平低,一般由人工手动完成,具有危险性大、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等缺点。例如,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 104377607 A,专利名称为《一种带电作业手动棘轮式绕线器》公开了一种绕线器结构,该结构包括中空圆柱体的绕线管、棘轮盘、支撑臂和拉杆,绕线管与棘轮盘固定为一体;拉动绝缘绳,拉杆绕绕线管逆时针转动,拉杆上的销钉带动棘轮盘和绕线管逆时针转动,从而实现手动拉动拉杆使铝绑线缠绕在主干导线和分支引导线上。这种机构利用了棘轮结构原理,通过手动操作的方式将铝扎线缠绕在主干导线和分支引导线上,从而将两股导线绑扎在一起。缠绕工作过程全都通过工人手动操作完成,使用该装置进行作业,自动化水平低,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另外,专利申请授权公告号为CN 106972405 B,专利名称为《一种用于修补输电线路导线的单丝绕线器及其使用方法》公开了另一种绕线器结构,该机构包括有手柄、底板和盖板,在底板的U形槽口四周分别设置固定轴、橡胶滚轮轴、弹片轴和定位轴,底板上设置有线盘轴,线盘安装在线盘轴上,用阻力螺栓固定。用阻力螺栓固定的三个橡胶滚轮夹住导线。旋转底板前进,将修补点导线修补完成。该单丝绕线器机构可以实现修补输电线路导线,但是工作过程全部通过手动作业完成,该机构只是起到了辅助做作业的功能,不能独立进行作业,自动化水平低,作业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的绕线修补工具自动化水平低,全由人工手动操作完成,危险性大、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输电导线缠绕修补工具,包括底座、移动平台、驱动装置、支撑装置和绕线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并用于支撑输电导线,所述底座上水平安装有丝杠,所述移动平台可移动的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丝杠螺纹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分别驱动所述绕线装置和所述丝杠转动,使所述移动平台沿所述丝杠移动,同时使所述绕线装置绕所述输电导线转动以对所述输电导线进行缠绕修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输电导线缠绕修补工具,可利用一个驱动装置带动绕线装置动作的同时,完成绕线装置沿着被修补导线轴向进给的功能。并且利用支撑装置对输电导线进行支撑,无需人员接触,整个输电导线的缠绕修补过程采用自动化完成,很好的解决了目前绕线器或绕线工具存在的操作复杂、危险、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绕线装置包括旋转齿、若干传动齿轮和绕线器,所述驱动装置通过若干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旋转齿传动连接并驱动所述旋转齿绕所述输电导线转动,所述绕线器安装在所述旋转齿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用传动齿轮驱动旋转齿绕输电导线转动,并将绕线器安装在旋转齿上,可使绕线器绕输电导线转动,实现对输电导线的缠绕修补。
进一步,若干所述传动齿轮中的一个与传动带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丝杠一端固定有驱动带轮,所述传动带轮与所述驱动带轮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若干传动齿轮中的一个与传动带轮进行连接,可以利用传动齿轮带动驱动带轮,实现丝杠上移动平台水平移动的同时,绕线器也同步转动,可以实现对输电导线的连续缠绕修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机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机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15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顶管系统及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扬声器磁铁安装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