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烟气冷凝旋流净化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51532.0 | 申请日: | 2020-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985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安林;李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B01D45/12;B01D17/022;B01D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陆尤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烟气 冷凝 净化 装置 方法 | ||
1.一种船舶烟气冷凝旋流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船舶烟囱相连的冷凝器,用于烟囱外排高温烟气的换热降温;
与冷凝器相连的旋风分离器,用于冷凝液滴和颗粒物的离心分离;
与旋风分离器相连的沉淀罐,用于旋风分离器底流口流出物的收集沉淀;
安装在沉淀罐中的液位计,用于测量沉淀罐中油水混合物液面高度;
与沉淀罐相连的防腐泵,用于抽取沉淀罐中的油水混合物至油水聚结分离器;
与防腐泵相连的油水聚结分离器,用于油水混合液的净化除油;
所述冷凝器包括中心处的冷凝器管程和冷凝器外壳,管程内设置有旋流板混合器,使流经的烟气形成紊流,将烟气混合均匀,管程外的金属翅片,用于提高散热效率;
所述旋流板混合器由叶片、罩筒和盲板组成;叶片有若干片,其一端以一定角度间隔放射性地分布于中心处的盲板上,整体置于罩筒内;旋流板混合器允许高速气流通过,烟气通过旋流板混合器时由变轴流为旋流,以促进烟气侧扰动,增加换热效率,并对烟气中冷凝析出的液滴起到初步分离的作用;
所述旋风分离为柱锥式旋风分离器,其包括柱体段和锥形端两部分,烟气由柱体段切向进入,并向下做旋转运动,受较大离心力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甩向边壁面被分离出来,净化的烟气经内旋流从排气管流出;
所述油水聚结分离器,其结构为:外部为不锈钢容器罐,内部为由亲油材料组成的分离芯即滤芯;当油水混合经过滤芯时,水中的油分被亲油材料吸附捕集,由于油的密度比水小,被捕集的油分上浮到分离器的顶部流出,净化的水从容器罐底部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烟气冷凝旋流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罐,其底部设有流出口,用于将沉淀罐底部沉淀物从流出口排出。
3.基于权利要求1或2所述装置的船舶烟气冷凝旋流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1)烟气冷凝:船舶柴油机燃烧产生的烟气由烟囱引入冷凝器管程,同时水泵抽取自然冷却水进入冷凝器壳程;管程中的烟气经过旋流板混合器后形成紊流使烟气混合均匀;管程中的烟气透过管壁与壳程中的冷却水换热后温度降低,使呈气态的水蒸气、未燃油和VOCs以碳烟颗粒物为凝结核冷凝析出;
(2)离心分离:在风机的作用下,包裹碳烟的液滴进入旋风分离器中进行离心分离;一方面,由于碳烟吸附或吸收液滴,使液滴不断长大,吸收烟气中可溶性有害物质;另一方面,在离心力作用下,液滴在旋风分离器边壁处碰撞聚并使液滴进一步长大;长大的液滴离心力增加,更容易被旋风分离器分离,并从底流口流出进入沉淀罐中,油水混合液体在沉淀物上部,碳烟沉淀在罐体底部,从底部的流出口排出;
(3)油水分离:油水混合液由防腐泵抽入油水聚结分离器,油水混合物从油水聚结分离器右侧向左侧流动,亲油型聚结丝吸收混合液中的油份;油的密度小于水,分离的油分从油水聚结分离器上部的出油口流出,净化的水分从油水聚结分离器左侧底部流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烟气冷凝旋流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沉淀罐中的液位计,当测得液位高度接近上限值时,液位信号传递至防腐泵,打开开关抽取油水混合物至油水分离器;当测得油水混合液面降低至下限值时,信号传递至防腐泵,关闭开关停止抽取油水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烟气冷凝旋流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烟囱外排烟气温度为150-300℃,经换热冷凝后的烟气温度降低至40-8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烟气冷凝旋流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旋风分离器的柱体段长度为40-75 mm,对液滴的分离效率和分离精度均较高,且旋风分离器的压降为700-1200 Pa。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烟气冷凝旋流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聚结分离器,其油水混合液操作温度为20-90℃,压降为400-700 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153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