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感应式坐标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51244.5 | 申请日: | 2020-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80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许琼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普赢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7/008 | 分类号: | G01B7/0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王玉双;张燕华 |
地址: | 518102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感应 坐标 定位 装置 | ||
本案提供一种电磁感应式坐标定位装置,包含第一感应线圈、第二感应线圈、第一信号处理电路、第二信号处理电路及控制电路。第一感应线圈及第二感应线圈在指针元件邻近时分别产生第一感应信号及第二感应信号。第一信号处理电路对第一感应信号及第二感应信号中之一者进行第一信号处理程序。第二信号处理电路用以在第一信号处理电路电性连接第一感应线圈及第二感应线圈中之一者时对第一感应信号及第二感应信号中的另一者进行第二信号处理程序。控制电路根据经第一信号处理程序及第二信号处理程序处理后的第一感应信号及第二感应信号计算指针元件的位置信息。
技术领域
本案是关于一种坐标定位装置,且特别是电磁感应式坐标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磁感应式坐标定位装置一次以一个感应线圈扫描以判断指针元件的位置,也就是循序地以不同的感应线圈分别进行扫描而判断出指针元件的位置。然而,待多个感应线圈均扫描一次,其花费的总扫描时间过长,也就是传统的扫描方式其扫描速度过慢,电磁感应式坐标定位装置无法快速地判断出指针元件的位置,并无法提升坐标报点率。再者,一次仅以一个感应线圈扫描指针元件的位置,当欲进行坐标位置的计算时,其取用的感应信号为不同时间点取得的信号,亦即忽略了指针元件在不同时间点已移动的情形,如此并无法精确地计算出指针元件的坐标位置。
再者,在无电源式的指针元件中,电磁感应式坐标定位装置需对指针元件进行储能,指针元件取得电力后方可运作。然而,电磁感应式坐标定位装置的供电效率经常受限于电磁感应式坐标定位装置中使用的模拟开关,前述单一模拟开关无法承受较大的电流,造成电磁感应式坐标定位装置无法更有效率地对指针元件储能,也就是指针元件的储能效率不佳。
进一步,传统的电磁感应式坐标定位装置以单一的预设工作频率通讯于指针元件,当电磁感应式坐标定位装置所在环境中的噪声正巧为前述预设工作频率时,将干扰电磁感应式坐标定位装置的运作,降低电磁感应式坐标定位装置的产品效能,严重者甚且可能造成误动作而无法供使用者使用。
发明内容
本案提供一种电磁感应式坐标定位装置,包含第一感应线圈、第二感应线圈、第一信号处理电路、第二信号处理电路及控制电路。第一感应线圈用以在指针元件邻近时产生一第一感应信号。第二感应线圈与第一感应线圈之间沿一轴向交错地排列,第二感应线圈用以在指针元件邻近时产生一第二感应信号。第一信号处理电路耦接第一感应线圈及第二感应线圈,第一信号处理电路用以电性连接第一感应线圈及第二感应线圈中之一者,以对第一感应信号及第二感应信号中之一者进行一第一信号处理程序。第二信号处理电路耦接第一感应线圈及第二感应线圈,第二信号处理电路用以电性连接第一感应线圈及第二感应线圈中之一者,以对第一感应信号及第二感应信号中的另一者进行一第二信号处理程序。控制电路耦接第一信号处理电路及第二信号处理电路,控制电路用以接收经第一信号处理程序及第二信号处理程序处理后的第一感应信号及第二感应信号,以计算指针元件的位置信息。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案的电磁感应式坐标定位装置的一实施例与适用于电磁感应式坐标定位装置的指针元件的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案的电磁感应式坐标定位装置的一实施例与适用于电磁感应式坐标定位装置的指针元件的另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电磁感应式坐标定位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电磁感应式坐标定位装置的部份元件的一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5为图3的电磁感应式坐标定位装置的信号处理电路的一实施例的方块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电磁感应式坐标定位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7为图6的电磁感应式坐标定位装置的部份元件的一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8为图4及图7的模拟开关的一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普赢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普赢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12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