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式管材生产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50148.9 | 申请日: | 2020-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2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景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景明军 |
主分类号: | B65B35/16 | 分类号: | B65B35/16;B65B13/02;B65B1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袁彩君 |
地址: | 4637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管材 生产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管材打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连续式管材生产设备,其包括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输出端设置有接取机构,所述接取机构对应的位置为接取工位;所述打包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输出端,该打包机构沿其传输方向依次对应接取工位、打包工位、出料工位和上料工位;所述上料机构位于所述打包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相对于所述打包机构设置于所述上料机构的另一侧;本发明通过上料机构对打包组件进行上钢丝,由接取机构接取一定量的管材后输送给连续转动的打包组件,再由打包组件在输送过程中通过对钢丝的旋转捆扎完成对管材的打包,实现了管材的连续式自动化打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材打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连续式管材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用于管材的缠绕打包机仅能对一根一根的管材依次进行打包,对于大批量的管材来说,其工作效率严重不足,需配备多台缠绕打包机对管材进行打包,增大生产企业设备购置费用,甚至有的生产企业因管材缠绕打包机的昂贵费用取消对管材进行缠绕打包工艺。
在申请号为CN201720603836.X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塑料管自动捆扎机,其结构包括第一落管气缸、第一工件管材、第二工件管材、第二落管气缸、推管气缸、计数传感器、穿带轨道动臂、穿带轨道固定臂、打包带托盘、穿带轨道闭合气缸、打包带、自动捆扎机、收集管支架、翻出支臂、翻出气缸。
但是,该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采用的是还是传统的自动捆扎机,通过熔融或者包扣的形式,通过熔融的形式来捆扎管材,热能可能会对管材产生破坏,由于采用塑料带的形式,在搬运过程中会对塑料带产生一定的磨损,而且塑料带的强度低,在搬运过程中容易对塑料带产生磨损,从而影响捆扎牢固性。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续式管材生产设备,其通过上料机构对打包组件进行上钢丝,由接取机构接取一定量的管材后输送给连续转动的打包组件,再由打包组件在输送过程中通过对钢丝的旋转捆扎完成对管材的打包,解决了传统管材打包需要人工进行捆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管材的连续式自动化打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续式管材生产设备,其包括:
第一输送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输出端设置有接取机构,该接取机构包括接取座和挡板,所述接取座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输出端,该接取座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为开口设置,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接取座的开口处,且其沿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弹性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上,所述接取机构对应的位置为接取工位;
打包机构,所述打包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输出端,其位于所述接取机构的下方,该打包机构包括第一底座、第一传输带和打包组件,所述第一传输带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打包组件沿所述第一传输带的传输方向阵列设置,且其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传输带上,当所述打包组件位于接取工位时,所述接取机构转动将管材传送至所述打包组件内,所述第一底座上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一传输带沿其传输方向依次对应接取工位、打包工位、出料工位和上料工位;
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位于所述打包机构的一侧,该上料机构对应所述打包机构的位置为上料工位,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第二传输带、上料组件和第一轨道,所述上料组件沿所述第二传输带的传输方向阵列设置,当所述打包组件运动至上料工位时,有且仅唯一所述上料组件与所述打包组件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轨道与所述上料组件可抵触设置;以及
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相对于所述打包机构设置于所述上料机构的另一侧。
作为改进,所述接取机构还包括:
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上;
转动板,所述转动板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座中部;
气缸,所述气缸设置于所述转动板上;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景明军,未经景明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01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