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曝气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49222.5 | 申请日: | 2020-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29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余凯迪;董绵杰;李善庭;刘海洪;张允敬;叶昕;杨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蓝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许峰 |
地址: | 211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曝气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曝气机,能够提高水体与空气的混合效果,同时提高水体中下部的增氧效果,有效提升水体的自身净化能力。所述太阳能曝气机包括浮筒、飘浮体、曝气机本体和太阳能光伏系统,所述浮筒和飘浮体固定连接,所述太阳能光伏系统和曝气机本体分别与飘浮体连接,所述曝气机本体与太阳能光伏系统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曝气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河流湖泊水质不断恶化,底层水体缺氧,抑制了好氧微生物的活性,有机物得不到及时分解便沉积在水底,变成黑色淤泥,且散发恶臭影响环境。因此必须利用曝气机对严重缺氧的水体进行曝气增氧,提高水体的自身净化能力。现有的表面曝气机对水体进行增氧存在以下不足:
1.只限于水体中上部的曝气,不能充分流动交换活水区,中下部水体增氧效果差,氧转移率低。
2.由于曝气机叶轮出口段的导流罩为空心圆柱体,一方面流体在导流罩内向上旋转,降低其扬程,喷射高度减小;另一方面曝气机的轴线方向(中心部位)流量较小,以上两方面降低了曝气机喷射出来的液体与空气的混合效果,使水体中的溶氧量减小。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太阳能曝气机,能够提高水体与空气的混合效果,同时提高水体中下部的增氧效果,有效提升水体的自身净化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太阳能曝气机,包括浮筒、飘浮体、曝气机本体和太阳能光伏系统,所述浮筒和飘浮体固定连接,所述太阳能光伏系统和曝气机本体分别与飘浮体连接,所述曝气机本体与太阳能光伏系统连接。
作为优选例,所述曝气机本体包括:主机、叶轮、第一导流罩和第二导流罩;所述叶轮和所述主机连接,且位于主机的上方;所述第一导流罩和主机连接,且所述叶轮位于所述第一导流罩内腔中;所述第二导流罩位于所述第一导流罩上方,并与所述第一导流罩连接,第二导流罩和第一导流罩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一流道,第二导流罩内腔形成第二流道。
作为优选例,所述第一导流罩和所述第二导流罩的上部均呈倒置的喇叭口状。
作为优选例,所述第二导流罩的顶端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导流罩的顶端半径。
作为优选例,所述第二导流罩的顶端半径与所述第一导流罩的顶端半径的差值为50mm~150mm。
作为优选例,所述浮筒中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通过盛放不同重量的液体,以调节外界水面位于所述叶轮顶端和所述第二导流罩顶端之间。
作为优选例,所述第二导流罩的顶端高出外界水面的距离为150mm~400mm。
作为优选例,所述叶轮、第一导流罩和第二导流罩位于同一轴线上。
作为优选例,所述的太阳能曝气机还包括导叶,所述导叶连接在所述第二导流罩内壁上。
作为优选例,所述浮筒为3~4个,均匀分布在漂浮体的下方或侧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曝气机,能够提高流体与空气的混合效果,同时提高水体中下部的增氧效果,有效提升水体的自身净化能力。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本发明实施中,所述太阳能曝气机,包括浮筒、飘浮体、曝气机本体和太阳能光伏系统。所述浮筒和飘浮体固定连接,所述太阳能光伏系统和曝气机本体分别与飘浮体连接,所述曝气机本体与太阳能光伏系统连接。所述太阳能光伏系统为曝气机本体供电,所述曝气机本体将带动的水流分为内圈水流和外圈水流,与更多的空气混合,增加水体的增氧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蓝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蓝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92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