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电池热失控预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46786.3 | 申请日: | 2020-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11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周雅夫;孙宵宵;马建刚;仪坤;连静;李琳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367 | 分类号: | G01R31/367;G01R31/382;G01R31/385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李晓亮;潘迅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失控 预警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热失控预警方法。首先建立初始的动力电池五维数据安全模型;然后实时采集动力电池五维数据,对比实时五维数据与安全模型中五维数据的差异度,判断出电池热失控点的个数和偏离程度,并实时更新动力电池五维数据安全模型;最后根根据热失控点的个数和偏离程度,综合分析得到动力电池的热失控等级。本发明提供的动力电池热失控预警方法适用于车辆全工况和电池的全寿命周期,可以有效地提前检测出电池热失控现象,避免恶性事故的产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热失控预警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巨大问题,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的必然趋势。锂离子动力电池由于具有比能量高、比功率高、充放电倍率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已成为新能源汽车中最普遍使用的能量源。
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续驶里程的日益增加,使得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越来越大,降低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导致以热失控为主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事故常有发生。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热失控事故表现为电池放热导致的温度骤升、冒烟、起火甚至爆炸现象,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问题。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热失控事故会严重打击消费者接受新能源汽车的信心,并阻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相关文献表明,现在并没有完全稳定可靠的方法来避免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现象的发生。因此,为了降低电池热失控造成的损失,探索有效的方法在发生电池热失控之前实现预警,让用户及时逃离、采取阻燃措施,是极为必要的。而现有的电池热失控预警方法存在以下问题:(1)适用的电池工况不全面,很多热失控预警方法是在实验室情况下研究特定工况下电池热失控的预警方法,很难适应于实车环境;(2)覆盖的电池生命周期较窄,很多热失控预警方法只在电池的固定生命周期内起作用,很难适用于电池的全生命周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全新的基于动力电池五维数据(SOH、T、SOC、I、V)安全模型的热失控预警方法,以提前检测出电池热失控现象,避免恶性事故的产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动力电池热失控预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每隔N秒采集当前处于同一时刻动力电池的一组状态参数值(SOH*,T*,SOC*,I*,V*),其中,SOH*为此时的电池健康状态值,T*为此时的电池温度值,SOC*为此时的电池荷电状态值,I*为此时的电池电流值,V*为此时的电池电压值;
步骤二:初步建立动力电池五维数据安全模型中每组状态参数值对应的电压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67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