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极塞及电点火工具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45513.7 | 申请日: | 2020-03-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3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 发明(设计)人: | 邸江涛;庞志纯;李清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42C19/12 | 分类号: | F42C19/12 |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王茹;王锋 |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点火 工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极塞及电点火工具。所述电极塞包括塞体、发火元件和至少两根引线,其中两根引线之间串接至少一发火元件;所述发火元件包括碳纳米管纤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极塞采用碳纳米管纤维作为发火元件,大大提高了桥丝的强度、柔韧性、点火燃烧面积;桥丝的燃烧方式从原来的镍铬合金丝与引燃药剂之间的接触面面燃烧,改进为整体燃烧,点火成功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工品点火工具,特别涉及一种电极塞及电点火工具,属于电火工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使用的电极塞,由内置两根或两根以上导线的绝缘基体(电极塞体)、电极塞顶端的导线端部连接发火元件构成,发火元件通常为镍铬合金丝或半导体发火元件SCB。实际使用需要在顶端的发火元件上滴加或压入火药或起爆药,形成具备电点火功能的电点火头。为了达到防静电作用,有些电极塞底部引线上,设有静电释放通道,使电极塞导线能与后续安装的金属外壳之间实现静电释放。常见的电极塞的结构如图1a、图1b所示,其中1是塞体,2是引线,3是发火元件,4是静电释放口(或称之为静电释放通道),发火元件3一般采用镍铬合金丝或半导体桥丝(SCB)。
然而,镍铬合金桥丝的直径太细;镍铬合金桥丝是金属导体,电阻率较低,在5毫米左右的桥丝焊接长度限制下,为了保证工作电阻值(1Ω到5Ω),不得不将电极塞中的桥丝直径设计在0.01mm的量级,由此造成桥丝与被引燃药剂的接触面积非常小,所以容易导致桥丝烧断但引燃药剂没有被点燃的失效问题;且直径为0.01mm的镍铬合金桥丝,拉断力只有0.07N左右,极易断裂;以及,镍铬合金桥丝太细,给焊接操作造成很大困难;以及,镍铬合金桥丝存在虚焊问题:镍铬合金桥丝的焊接性不好,焊点经常产生虚焊,进而法治产品无法正常通电发火,造成失效故障;镍铬合金桥丝还存在静电释放问题:静电释放通道采用的是原始的金属尖端放电原理,静电释放能力有限。
半导体桥(SCB)桥丝存在点火能量偏小的问题:半导体桥丝点火使用的是多晶硅片,中间有极小的一条缝隙,缝隙处的物质在通过大电流时能高温气化引燃火药;但是根据大量的实践经验,点火能量确实有限,使用户不得不使用高敏感度的被引燃药剂,进而带来安全隐患;以及,半导体桥丝还存在易受静电损伤的问题:由于本身结构设计原因,半导体桥丝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静电的损伤,半导体桥丝静电损伤常见于相关文献,所以半导体桥丝电极塞,都要在引脚和外壳之间制作静电释放通道,但是目前的静电释放通道比较原始:多为在引脚上制作镀金的静电释放口,在引脚与金属外壳之间形成0.5mm左右的窄缝,靠间隙放电来释放静电,但静电释放能力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极塞及电点火工具,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极塞,其包括塞体、发火元件和至少两根引线,其中两根引线之间串接至少一发火元件;所述发火元件包括碳纳米管纤维。
进一步的,每一引线一端穿入所述塞体并与设置在塞体第一表面的发火元件电连接,另一端从塞体第二表面露出作为引脚,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背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碳纳米管纤维至少是通过绕接、铆接、螺纹件压接中的任意一种方式与所述引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碳纳米管纤维与引线还通过导电银膏的固化物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发火元件包括并行设置或缠绕设置的多根碳纳米管纤维。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发火元件还包括镍铬合金丝或半导体发热元件,所述镍铬合金丝或半导体发热元件与所述碳纳米管纤维并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发火元件的直径在0.06mm以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碳纳米管纤维与镍铬合金丝的电阻之比大于等于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55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