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度均匀的LED偏光透镜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44551.0 | 申请日: | 2020-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6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戴柳叶;王会春;陈伟;李春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元晖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5/04 | 分类号: | F21V5/04;F21V23/00;F21V19/0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622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度 均匀 led 偏光 透镜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度均匀的LED偏光透镜,设置于PCB线路板上方,LED偏光透镜设有透镜内腔顶面、第一透镜内腔侧面、第二透镜内腔侧面、第一透镜反射面、第二透镜反射面和第一透镜出射面和第二透镜出射面,第一透镜出射面、第一透镜反射面、第二透镜反射面和第二透镜出射面构成的透镜本体的横截面轮廓线呈M型形状,所述透镜本体由左右两个对称的第一透镜组件和第二透镜组件构成。本发明的LED偏光透镜把LED光源发出的光线更多地投射到70‑80°区域,且接收区域宽度与高度成约五倍关系,实现小角度聚光,最大光强/流明比值达到2Cd/Lm,LED光接受面区域光斑效果过渡均匀,照度均匀度达到1:1.1,使得LED灯照度均匀度提高,并且相同的照度下灯具功率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透镜和LED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度均匀的LED偏光透镜。
背景技术
LED透镜与LED光源配合能增强光的使用效率和发光效率,形成使用不同的透镜改变LED光源的光场分布的光学系统。未经配光的LED光源是一种近似的朗伯体,朗伯体是指当入射能量在所有方向均匀反射,即入射能量以入射点为中心,在整个半球空间内向四周各向同性的反射能量的现象,称为漫反射,也称各向同性反射,一个完全的漫射体称为朗伯体。未经配光的LED光源形成的近似朗伯体的对应接受面上是分布不均匀的圆形光斑。目前的LED透镜不能把LED光源发出的光线投射到适当的区域,使得LED灯的功率过高,不能有效聚光,光强与流明比值较低,LED光源接受面区域光斑不均匀,LED灯的光度不均匀。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度均匀的LED偏光透镜,解决了使LED灯在相同的照度下降低功率,实现小角度聚光,LED光接受面区域光斑效果过渡均匀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度均匀的LED偏光透镜,设置于PCB线路板上方,LED偏光透镜设有透镜内腔顶面、第一透镜内腔侧面、第二透镜内腔侧面、第一透镜反射面、第二透镜反射面和第一透镜出射面和第二透镜出射面,第一透镜出射面、第一透镜反射面、第二透镜反射面和第二透镜出射面构成的透镜本体的横截面轮廓线呈M型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透镜本体由左右两个对称的透镜组件构成,第一透镜组件设有所述第一透镜出射面和第一透镜反射面;第二透镜组件设有所述第二透镜出射面和第二透镜反射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组件和第二透镜组件的接触面的纵截面呈半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出射面和第一透镜反射面之间的第一透镜角的角度范围为30°至60°;所述第二透镜出射面和第二透镜反射面之间的第二透镜角的角度范围为30°至60°。
第一透镜组件的第一透镜反射面和第二透镜组件的第二透镜反射面的顶部横向轮廓线呈V型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反射面和第二透镜反射面的顶部横向轮廓线为弧形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组件和第二透镜组件的纵截面呈半圆形。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组件的第一透镜出射面和第二透镜组件的第二透镜出射面的横向轮廓线向内倾斜。
本发明提供的光度均匀的LED偏光透镜及LED冰柜灯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基于非均匀网格划分法设计了一种用于区域照明的LED偏光透镜,所述LED偏光透镜匹配普通2835或者3030封装LED,该透镜能够把LED光源发出的光线更多地投射到70-80°区域,当接收区域宽度与高度成约5倍关系,相同的照度下LED灯具功率降低,实现小角度聚光,最大光强/流明比值达到2Cd/Lm,且整个LED光源接受面区域光斑效果过渡均匀,照度均匀度达到1:1.1。通过采用上述LED偏光透镜使得LED灯照度均匀度提高,并且相同的照度下灯具功率降低。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元晖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元晖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45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