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的合成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44347.9 | 申请日: | 2020-03-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29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振;朱晓华;温以亮;马松;王才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阳谷华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C67/14 | 分类号: | C07C67/14;C07C69/54;C07C67/48;C07C67/56 |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董红娟 |
| 地址: | 252300 山东省聊城市阳***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基 丙烷 丙烯酸酯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的合成方法,步骤1:将三羟甲基丙烷、丙烯酰氯、三乙胺、对苯二酚、对羟基苯甲醚按比例依次加入至反应釜中;控制反应体系在温度40‑60℃下进行搅拌反应,反应时间为2‑3h;步骤2:反应完成后,将反应液过滤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然后进行水洗、干燥,得到本发明产品。本发明所用原料中以丙烯酰氯代替丙烯酸,由于丙烯酰氯的反应活性高于丙烯酸,在合成过程中降低了反应温度,缩短反应时间;丙烯酰氯参与反应不会有水的产生,避免了带水剂甲苯或环己烷的带水剂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避免了有机溶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橡胶助剂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橡胶目前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医用行业、轨道交通业等,几乎遍布各行各业。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在当前的社会和生活中被广泛应用,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于橡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橡胶制品特别是轮胎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硫化返原现象,其可以导致橡胶制品的物理性能和使用特性下降。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在橡胶制品中可以起到抗硫化返原的作用,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三个双键,在硫化返原发生时能与橡胶中的多个碳碳键发生D-A反应,产生大量热稳定且柔顺度高的碳碳交联键,从而起到很好的抗硫化返原作用,另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具有双键含量高、黏度低、高沸点、低挥发、固化快等特点。
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一般以三羟甲基丙烷和丙烯酸为原料合成,另外需要加入催化剂对甲苯磺酸促进反应正向进行,阻聚剂避免双键聚合,还需要以甲苯或环己烷等为带水剂,脱除反应产生的水。因为丙烯酸反应活性相对较低,且为可逆反应,合成过程中需要加入催化剂以及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生产效率较低;且酸醇比相对较高,导致丙烯酸的过量消耗而生产成本过高;由于引入了有机溶剂做带水剂,有机蒸汽容易造成污染,且在合成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的合成方法,以达到使合成工艺简单易操作,并降低反应温度,缩短反应时间,降低生产成本,和避免有机溶剂使用的目的。
一种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式如下: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三羟甲基丙烷、丙烯酰氯、三乙胺、对苯二酚、对羟基苯甲醚按比例依次加入至反应釜中,三羟甲基丙烷、丙烯酰氯、三乙胺、对苯二酚、对羟基苯甲醚的加入量摩尔比为1:3.1-3.5:3.0-3.5:0.05-0.2:0.05-0.2;控制反应体系在温度40-60℃下进行搅拌反应,反应时间为2-3h,得含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部分未反应的原料和三乙胺盐酸盐的反应液;
步骤2:反应完成后,将反应液过滤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然后进行水洗、干燥,得到本发明产品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优选地,所述的三羟甲基丙烷、丙烯酰氯、三乙胺、对苯二酚、对羟基苯甲醚的加入量摩尔比为1:3.1-3.3:3.0-3.2:0.05-0.1:0.05-0.1。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1中体系反应温度为45-55℃。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干燥时所采用的干燥剂为无水硫酸镁或无水氯化钙。
本发明的反应机理为:
本发明中以三羟甲基丙烷和丙烯酰氯为反应原料,并以三乙胺为催化剂和缚酸剂,避免带水剂有机溶剂的引入,以对苯二酚和对羟基苯甲醚为阻聚剂进行反应,合成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反应过程中,丙烯酰氯反应产生的氯化氢被三乙胺捕捉消耗,促进反应的正向进行,产生三乙胺盐酸盐固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阳谷华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阳谷华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43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