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雷保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43564.6 | 申请日: | 2020-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0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姜飞;冯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英驰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T1/08 | 分类号: | H01T1/08;H01T4/02;H01T4/10;H01T4/12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周勇 |
地址: | 23129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雷 保护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雷保护装置,包括旋转灭弧极,所述旋转灭弧极包括陶瓷壳体所述旋转连杆顶部固定插设有过渡电极,所述旋转连杆位于陶瓷壳体内固定套设有旋转配合齿轮,所述旋转配合齿轮与两侧设置的伸缩齿条活动配合,两侧的所述挤压气囊的固定板通过空心连杆与泄气环连通,所述泄气环通过内部开设的通道与旋转连杆的气道连通,所述过渡电极内开设有吹弧通道,所述过渡电极两端分别开设有若干吹弧孔,所述旋转连杆的气道内固定安装有一对双金属隔离片,本发明通过混合灭弧方式实现电弧的快速熄灭,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不需要人工干预和外接电源,节能环保,智能实用,适合电力系统广泛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雷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保护间隙是最简单经济的防雷设备,它的结构十分简单,成本低,维护方便,在电网中多有应用,目前市面上的所有保护间隙灭弧能力较弱,如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910954822.6”的一种基于电磁变换的间隙防雷保护装置,涉及电路防雷技术领域,包括电线,所述电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绝缘子,所述绝缘子的底部通过固定环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套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有第一折弯板和支撑杆,所述第一折弯板和支撑杆之间放置有隔板,所述支撑杆右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折弯板,上述基于电磁变换的间隙防雷保护装置,能够根据线路中实际的电压情况来调节保护间隙的主间隙和辅助间隙的距离,提高了实用性和防雷效果,且具有自主灭弧和断流的能力,避免了因续流而出现的火灾,以及因燃弧时间长,而烧伤电极和出现跳闸的现象。
但是上述该基于电磁变换的间隙防雷保护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上述装置的灭弧原理与市面上大多数的保护间隙灭弧原理相似,即通过角型电极拉长电弧,从而起到灭弧效果,此种灭弧方式较为单一,且灭弧效果不理想,容易受到气流环境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雷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雷保护装置,包括旋转灭弧极,所述旋转灭弧极包括陶瓷壳体,所述陶瓷壳体开设的通孔内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内固定插设有旋转连杆,所述旋转连杆顶部固定插设有过渡电极,所述过渡电极连同旋转连杆的旋转范围为0°-90°,所述旋转连杆位于陶瓷壳体内固定套设有旋转配合齿轮,所述旋转配合齿轮与两侧设置的伸缩齿条活动配合,两侧的所述伸缩齿条远离旋转配合齿轮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挤压气囊的活动板上,两侧的所述挤压气囊上均开设有单向进气孔,两侧的所述挤压气囊的固定板通过空心连杆与泄气环连通,所述泄气环活动套设在旋转连杆上,所述泄气环通过内部开设的通道与旋转连杆的气道连通,两侧的所述活动板上分别安装有充气齿条,两侧的所述充气齿条分别与充气电机驱动轴的充气齿轮上下端啮合,所述充气电机通过蓄电池供电;
所述过渡电极内开设有吹弧通道,所述过渡电极两端分别开设有若干吹弧孔,所述吹弧通道与旋转连杆内部开设的气道连通,所述旋转连杆的气道内固定安装有一对双金属隔离片,两侧的所述双金属隔离片上均固定安装有橡胶密封垫片,两侧的所述橡胶密封垫片与吹弧通道配合。
优选的,所述旋转灭弧极两侧分别设置有带电极和接地极,所述带电极、接地极和旋转灭弧极均通过支柱绝缘子固定安装在接地侧连接金具上,所述带电极与母线连接,所述接地极通过辅助电极与接地侧连接金具形成辅助间隙,所述带电极和接地极顶部均固定安装有球形电极连杆,所述带电极和接地极的球形电极连杆与过渡电极之间分别形成保护间隙,所述接地侧连接金具一侧通过支柱绝缘子固定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导线与旋转灭弧极内的蓄电池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陶瓷壳体周围设置有一对限位杆,所述旋转连杆上设置有与限位杆配合的阻挡块,所述旋转连杆上还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远离旋转连杆一端固定安装在陶瓷壳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英驰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英驰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35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