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HRAS蛋白自身抗体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43036.0 | 申请日: | 2020-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75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叶;李永哲;韩晓红;姚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三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医灵(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G01N33/574;G01N33/573 |
代理公司: | 北京领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90 | 代理人: | 张丹 |
地址: | 101102 北京市通州***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hras 蛋白 自身抗体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HRAS蛋白自身抗体及其应用,包括其在制备癌症检测产品中的应用和在癌症检测中的应用。本发明能够实现癌症的有效检测和辅助诊断,可以较准确地将肺癌患者和健康人鉴别开来;且本发明能够以血清作为检测样品,操作简单、成本低、准确性高、无创伤。本发明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领域,具体涉及HRAS蛋白自身抗体及其在制备癌症检测产品中的应用和在癌症检测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新患癌症人数达1810万人,960万人因癌症死亡,全球发生209万例肺癌新病例,在所有癌症类型中排名第一。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1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都排第一,在男性中发病率为20.27%位列第一,在女性中发病率为14.94%仅次于乳腺癌(17.07%);死亡率在男性和女性中都占据第一位,分别为23.89%和17.70%。据预测,2015年至2030年,中国的肺癌死亡率可能会增加约40%。
肺癌在组织学上可分为两大类: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NSCLC约占诊断出肺癌的79%,包括腺癌,鳞状细胞癌和大细胞癌。目前,针对肺癌的靶向疗法和免疫疗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外科切除,辅助放疗和/或化疗仍然是早期治疗NSCLC患者的首选方法。尽管近年来所有癌症的存活率都有所提高,但肺癌的存活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在2012-2015年,男性肺癌的存活率为16.8%,比存活率最高的甲状腺癌低62.5%,女性的存活率也仅为25.1%。肺癌的低存活率和诊断技术的局限性相关,大多数肺癌患者在诊断时被发现处于晚期,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当前,胸部高分辨率(或小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DCT)是唯一可有效降低肺癌早期死亡率的筛查试验。许多地区建立了LDCT免费筛查高危人群的项目。美国曾有一项研究表明,LDCT筛查具有较好的肺癌早筛潜力,或许可将肺癌高危人群的死亡率降低20%。但临床转化仍然是问题。LDCT的问题还在于较高的假阳性率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过度诊断。重复暴露于放射线也可能会导致潜在的健康危害。因此,发现用于早期肺癌诊断的非侵入性血清学生物标记物将大大有利于肺癌的干预和预防。采用基于生物标志物的初始筛选后进行LDCT或将生物标志物测试与LDCT相结合的方法成为了更好的肺癌诊断手段。
人们在100多年前就察觉到了机体的免疫系统对肿瘤可能有防治的作用。肿瘤的生长伴随着一些带有抗原性性质的物质产生。这些物质不再被机体当作“自身”,而是被当作抗原对待。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去消灭这些抗原。这些抗体叫做自身抗体。自身抗体自上世纪70年代被发现以来,人们已经鉴别出了成百上千种自身抗体。不是所有的肿瘤相关抗原在所有个体都会激发免疫反应,也不是所有的免疫反应都是肿瘤特异性的。肿瘤相关自身抗体检测为癌症检测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法。这种方法有望通过在癌症患者血清内检测到高表达(相对于健康人和良性肿瘤)的自身抗体来实现。当前在临床中运用得比较多的是肿瘤相关抗原,例如碳水化合物抗原(CA)125,CA19-9,癌胚抗原(CEA)和α胎儿蛋白(AFP)。这些标志物在血清中的含量是随着肿瘤大小的增长而增高的,所以肿瘤相关抗原在癌症早期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都非常差。自身抗体在肿瘤发生的早期产生,可在出现临床症状之前五年被检测到。在癌症早期,检测出来的肿瘤相关抗原的信号非常弱,但由于自身抗体的浓度远远高于抗原,所以检测自身抗体相当于得到了一个放大的信号。自身抗体在血液循环中的半衰期达到了30天,在体外也比其他的标志物要稳定。自身抗体检测具有经济合算、操作简便等优点。自身抗体检测可以直接在现有的临床检测平台利用存档的血清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三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医灵(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三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医灵(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30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