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体积混凝土防裂纹施工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39833.1 | 申请日: | 2020-03-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6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 发明(设计)人: | 邓渊;李莹;叶昊阳;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B1/16 | 分类号: | E04B1/16;E04G21/02;E04G21/24;C04B28/24;C04B111/34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 地址: | 3100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积 混凝土 裂纹 施工工艺 | ||
1.一种大体积混凝土防裂纹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混凝土施工准备,包括制备抗裂纹混凝土,其中,所述混凝土中加入纤维抗裂剂;钢筋加工及安装,模板制作与安装;
S2、混凝土浇筑及振捣;
S3、混凝土耐磨处理,往浇筑后的混凝土层表面撒布耐磨材料进行耐磨处理;
S4、混凝土养护,对耐磨处理后的混凝土层进行养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防裂纹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抗裂纹混凝土拌和料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份:水泥40-60份、水15-20份、细骨料50-70份、碎石60-80份、填料15-20份、纤维抗裂剂5-8份、外加剂1-2份、蒙脱土0.5-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防裂纹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抗裂剂的选择范围包括硫铝酸盐、聚丙烯纤维、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玉米芯粉和硅溶胶、无机相变材料,所述外加剂包括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三萜皂甙、膨润土。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防裂纹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抗裂剂采用硫铝酸盐、聚丙烯纤维、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无机相变材料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防裂纹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裂纹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取相应重量份数的细骨料、碎石、填料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A;取相应重量份数的纤维抗裂剂、蒙脱土、水和水泥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B;
S1-2、将混合物A和混合物B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C;
S1-3、往混合物C中加入外加剂,充分混合均匀得到抗裂纹混凝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防裂纹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钢筋加工及安装的具体过程为:先对带锈钢筋进行除锈作业,除锈作业方式为使用钢丝刷清理,保持钢筋表面清洁;钢筋除锈完成后,设置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垫块采用与外包混凝土同强度砂浆制成;
其中,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厚度为30mm,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允许偏差值为±8mm,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允许偏差值为±15mm,箍筋内净尺寸允许偏差值为±5mm;
模板制作与安装的具体过程为:模板加工中的面板厚度允许误差为±0.5mm,模板接缝允许误差±0.1mm,模板错台≤1mm;清水混凝土模板的钢模板周边加工用镀边工艺,面板经抛光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防裂纹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混凝土浇筑中均匀下料,与周边墙体和柱子隔断,在素混凝土层和钢筋混凝土层之间设滑动层,施工时分块浇筑混凝土,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浇筑面及时二次抹压处理;采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振动棒移动间距控制在200mm,振捣时间控制在1-2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防裂纹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采用斜向振捣法,振捣棒与水平面倾角为25°-30°之间,采取快插慢拔方式,以混凝土面均匀出现浆液为准,捣振棒的插入深度大于浇筑厚度,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0-10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防裂纹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在进行耐磨处理前,若混凝土层表面泌水过多,用橡胶管或海绵吸取、转移表面泌水,重复去除泌水两次以上进行耐磨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防裂纹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耐磨处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1、撒布第一遍耐磨剂:撒布时将耐磨材料从边角向中央均匀撒布,不能用力抛而致分离;
S3-2、初磨:第一次撒布完成后,立即用加装圆盘的机械抹片碾磨分散并与基层混凝土浆结合在一起,机械抹平作业应纵横交错,均匀有序,对边角部位或其它不适合使用机械抹片的部位使用木抹子搓平,使耐磨材料与混凝土结合充分;
S3-3、撒布第二遍耐磨剂:初磨完成后,立即进行剩余材料的撒布,主要用于弥补初磨后的色差,这样可以使材料充分吸收,撒布时用靠尺或平直刮杆衡量水平度,调整第一次撒布不平处;
S3-4、细磨:当表面未蒸发的水被耐磨剂吸收而颜色变深时,立即进行抹平,磨光,使水份完全泌出;待表面渐无光泽后,利用机械抹片重复抹平作业,抹平作业时应均匀有序,纵横交错至少3次以上,防止材料聚集;边角处用抹子处理,面层材料硬化至指压稍有下陷时,机械抹片的转速及角度应视硬化情况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983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脚本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阿瑞匹坦注射液与容器的组合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E04B 一般建筑物构造;墙,例如,间壁墙;屋顶;楼板;顶棚;建筑物的隔绝或其他防护
E04B1-00 一般构造;不限于墙,例如,间壁墙,或楼板或顶棚或屋顶中任何一种结构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块状或板状构件构成的结构
E04B1-16 .堆料结构,例如混凝土在现场以浇制或类似方法成型的结构,同时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构件,例如,永久性结构、由承重材料覆盖的基础
E04B1-18 .包含长形承重部件的结构,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结构;穹窿顶的结构;折板结构
E04B1-34 .特种结构,例如,用由桅杆结构或封闭的电梯井或楼梯间等塔式结构支承的悬吊或悬臂杆件;与弹性稳定性有关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