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持煤岩高渗透率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39815.3 | 申请日: | 2020-03-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5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 发明(设计)人: | 聂志宏;刘莹;李永洲;孙伟;武男;赵增平;岳宁远;刘曰武;高大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E21B43/16;E21B47/06;G06F30/20;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杨博涛 |
| 地址: | 10002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持 煤岩高 渗透 方法 | ||
1.一种保持煤岩高渗透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基于室内三轴压缩实验,分析煤岩的渗透率随井周应力变化的变化规律,确定井周应力的预设合理范围;
步骤2,基于弹塑性理论,划分煤层气井及其围岩的受力状态分区,建立塑性软化区、弹性区和破坏区的井周应力分析式;
步骤3,根据所述井周应力分析式以及所确定的井周应力的预设合理范围,确定井底压力的控制值域表达式,并代入煤层气井所在地的煤岩实际参数,计算出煤层气井的井底压力的控制范围,使井周应力处于所述的预设合理范围,以提高煤岩的渗透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煤岩高渗透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底压力的控制值域表达式包括:
井底压力下限值计算式:
井底压力中间值计算式:
井底压力下限值计算式:
其中,cr为剩余内聚力,为剩余内摩擦角,p0为水平地应力,c为内聚力,为内摩擦角;
所述井底压力pwb的控制范围具体为:
pwb-min≤pwb≤pwb-mid<min(p0,pwb-max)。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持煤岩高渗透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建立塑性软化区的井周应力分析式包括:
煤层气井忽略体力时的围岩平衡方程为:
式一:
式中:σr,σθ分别为井周径向应力和切向应力,r为径向坐标;
有孔压时的莫尔-库仑强度条件为:
式二:σθ-α0p(r,t)=ξ[σr-α0p(r,t)]+Sc,
其中,α0为有效应力系数,储层压力为p(r,t)=pe-pkln(re/r),pk=(pe-pw)/ln(re/r),pe、pw和re分别为原始储层压力、井底流压和渗流半径,
由式一和式二得:
式三:
其中,C1为待定常数,ξ1=ξ-1,β0=ξ1α0pk,β1=ξ1α0pe-Sc-β0ln(re);
设塑性软化区径向应力为设塑性软化区半径为Rf,塑性软化区与塑性硬化区交界面径向应力为pf,作为边界条件代入式三得:
式四:
解得C1后代入式三得:
式五:
控制方程组:
式六:
边界条件:
式七:σr=pf,r=Rf;
由上述各式求解得塑性软化区的应力分析式:
式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持煤岩高渗透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建立弹性区的井周应力分析式包括:
设塑性区半径Rp,塑性区与弹性区交界面径向应力为pR,解得围岩弹性区应力为式九:
由式八和式九,得式十:
以及
式十一:
塑性区与弹性区交界处,半径Rp,塑性区与弹性区交界条件为:
式十二:
当r=Rp,则有:
式十三:
式十四:以及
式十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持煤岩高渗透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建立破坏区的井周应力分析式包括:
在破坏区,煤岩的强度参数取对应的残余强度参数,即c=cr,φ=φr,由井边边界条件可得:
式十六:
其中:ξ1r=ξr-1,β0r=ξ1rα0pk,β1r=ξ1rα0pe-Scr-β0rln(re);
控制方程为:
式十七:
边界条件为:
式十八:σr=pw,r=rw,
其中,rw为井筒半径;
由
求解得:
式十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未经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981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