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组合变形法测金属杨氏模量和切变模量的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39311.1 | 申请日: | 2020-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25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浩;王昊;唐曹;李忠艳;李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14 | 分类号: | G01N3/14;G01N3/24;G01N3/26;G01N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张天一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组合 变形 金属 杨氏模量 切变 实验 装置 | ||
1.基于组合变形法测金属杨氏模量和切变模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底座上的组合变形机构、加力机构和可伸缩悬杆测量机构,
所述组合变形机构包括支架一、支架二、悬臂梁和三个三爪钻夹头,所述支架一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另一端固定有三爪钻夹头一的固定端,三爪钻夹头一的夹持端夹持有待测材料;所述支架二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三爪钻夹头二和三爪钻夹头三的固定端,三爪钻夹头二的夹持端夹持所述待测材料的另一端,三爪钻夹头三的夹持端夹持所述悬臂梁的一端,所述悬臂梁的尾端悬挂有可调节力大小的所述加力机构;
所述可伸缩悬杆测量机构包括两个可伸缩悬杆,所述底座上固定有竖直的铁柱,两个可伸缩悬杆的固定端一上一下的箍紧在铁柱上,且所述可伸缩悬杆在所述铁柱上的位置可移动;所述可伸缩悬杆的伸缩端安装有位移传感器,两个位移传感器分别用于测量支架二的位移变化和悬臂梁尾端的位移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组合变形法测金属杨氏模量和切变模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四个底脚上分别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底座高度的地脚螺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组合变形法测金属杨氏模量和切变模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一为直角L型支架,支架的竖直边垂直螺纹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支架的水平边用于螺纹安装所述三爪钻夹头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组合变形法测金属杨氏模量和切变模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二为直角L型支架,支架的两个边均水平放置,且两个边分别用于螺纹安装所述三爪钻夹头二和三爪钻夹头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组合变形法测金属杨氏模量和切变模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二的直角拐角处通过热熔胶连接有一个塑料薄型圆片;其中一个可伸缩悬杆的伸缩端安装的位移传感器与所述圆片通过热熔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组合变形法测金属杨氏模量和切变模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三个三爪钻夹头通过旋转三爪钻夹头本体上的旋轮来控制三爪夹头端的夹持口径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组合变形法测金属杨氏模量和切变模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力机构为通过三根钢丝悬挂于所述悬臂梁尾端的吊篮,所述吊篮上用于放置砝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组合变形法测金属杨氏模量和切变模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悬杆为伸缩杆,两个伸缩杆的伸缩端末端通过热熔胶分别连接有位移传感器一和位移传感器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组合变形法测金属杨氏模量和切变模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传感器一与所述悬臂梁的尾端通过热熔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组合变形法测金属杨氏模量和切变模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悬杆的固定端为相互扣合的两瓣型,每瓣的内侧设置有与铁柱外壁相匹配的凹槽,且每瓣上分别对称设置有平头螺栓,通过调节平头螺栓可调节所述可伸缩悬杆与铁柱的松紧还可调节可伸缩悬杆在铁柱上的高低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931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