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式污水应急自动消毒与检测一体化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38528.0 | 申请日: | 2020-03-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4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丰丰;孙双霜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丰丰;孙双霜 |
| 主分类号: | C02F1/76 | 分类号: | C02F1/76;C02F1/00;G01D2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13006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污水 应急 自动 消毒 检测 一体化 装置 | ||
移动式污水应急自动消毒与检测一体化装置。是基于污水处理领域研发,为了保障水环境安全,应对突发的病原体污染外排污水的情况,特此发明此装置。包括可测量污水余氯、流量等数据的余氯在线检测仪、污水流量计,检测消毒药剂有效成分浓度的消毒药剂浓度计,可通过设定参数自动计算控制给药量的自动给药控制器,带有自封射流式陶瓷喷头的管道内嵌式半球形自混合给药系统,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壁波纹排水管,阀门、泵等相关控制设备以及承载所有整合设备的轮式底架。本项发明适用于医疗卫生、军事、灾害处置、生物实验室、医药生产企业、城市污水处理厂等可能产生受病原体污染的污水应急消毒处理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是基于污水处理领域研发,适用于为受致病菌、病毒等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消毒使用,以此保证外排污水中的病原体不会污染外部水环境。
背景技术
由于目前除医院的污水处理设施设有消毒工序外,城市污水处理厂、生产企业污水处理装置一般不设置针对病原体的消毒装置,而通常的二级污水处理工艺又不能保证对病原体的完全去除,从而导致例如新型冠装病毒、诺如病毒等病原体突发事件中的病原体有可能通过外排污水污染外部水环境,进而扩散到更大的范围危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而医院的污水处理设施通常是根据经验常数,设定固定的污水与消毒液的比例,以此进行消毒处理。此方法对于污水中水污染物进水浓度的波动、消毒药剂由于储存不当而造成有效成分降低、医院污水加药装置发生故障等突发情况以及现有医院污水消毒药液喷淋搅拌的拌和效率不高、喷淋时消毒药液有效成分挥发等情况不能有效应对,导致对外排污水的消毒效果产生波动,对外部水环境产生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次发明提供一种移动式污水应急自动消毒与检测一体化装置(下文简称“消毒装置”),包括轮式底架、管道内嵌式半球形自混合给药系统、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壁波纹排水管、自封射流式陶瓷喷头、自动给药控制器、余氯在线检测仪、污水流量计和消毒药剂浓度计、加药箱、加药泵、给药阀、污水管线进排水接头、污水泵、加药软管。
进一步方案为,所述轮式底架,采用带轮的不锈钢底架,将管道内嵌式半球形自混合给药系统、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壁波纹排水管、自封射流式陶瓷喷头、自动给药控制器、余氯在线检测仪、污水流量计和消毒药剂浓度计、加药箱、加药泵、给药阀、加药软管、污水管线进排水接头、污水泵集成安置于框架上,便于随时移动。
进一步方案为,所述污水泵,将突发事件发生场所污水接入消毒装置,接口采用软管连接,平时软管可置于消毒装置设备箱。
进一步方案为,所述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壁波纹排水管(下文简称排水管),作为消毒装置排水管,将加药后的污水排出消毒装置。污水通过一定长度的波纹管使消毒药液能够与污水更加充分混合,增加混合效果及接触时间。排水管出水口采用卡扣与污水排放管线连接。
进一步方案为,所述管道内嵌式半球形自混合给药系统,由多组半球形给药器内嵌在不锈钢污水混药管内组成,每个半球形给药器内嵌多个自封射流式陶瓷喷管向混药管内污水全方位喷射消毒药液。由于多个半球形给药器的存在,使污水在混药管内连续折流前进,并且由于每个半球形给药器上使用多组射流喷管全方位喷射消毒药液,使消毒药液与污水直接接触,增大了消毒药液与污水的接触面积,使得污水在给药的同时与药液得到自动拌和,避免了现有污水消毒装置喷淋加药时药液有效成分的挥发,减少了由于现有污水消毒装置机械搅拌器的效率不高而增加的药液混合时间。
进一步方案为,所述自封射流式陶瓷喷管,采用一定压力,将药液形成射流冲开喷管前部自封头喷入混药管,增加药液与污水混合搅拌的力度。喷管前部的自封头可在喷射药液时作为分水器将药液打散,增加药液与污水的接触面积。由于采用自封头,在不需给药时自封头由于弹簧的拉力自动复位,自动封堵喷管喷口,可防止污水中的杂质堵塞喷管。
进一步方案为,所述余氯在线检测仪,实时为自动给药控制器提供进入消毒装置的污水中余氯含量、PH、温度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丰丰;孙双霜,未经王丰丰;孙双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85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驱动产品综合效率评价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多功能感测试片、系统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