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甘薯超高温大棚育苗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38427.3 | 申请日: | 2020-03-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86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 发明(设计)人: | 辛国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A01G22/25 | 分类号: | A01G22/25;A01G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6 | 代理人: | 孙福岭 |
| 地址: | 2655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甘薯 超高温 大棚 育苗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甘薯超高温大棚育苗方法,采用超高温育苗方式,催芽温度在35~38℃,出苗后距地面一米高处的空气温度可以达到45~48度,湿度保持在90~100%,薯苗长时间在此高温下,病虫害无法生存,且通过高湿度可以保持茎叶不受伤害;由于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下积温较高,大棚整体温度上升,薯苗生长更为健壮且出苗率高;育出的甘薯苗种植大田后,一般比普通苗增产幅度在5~10%,而且生产的薯块薯形好、无病害、更易储藏;出苗率一般每公斤种薯出苗120~160棵(按60天采苗期计算),比传统技术提高了33.3~77.8%;本发明对于生产优质健康种苗、促进甘薯产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甘薯超高温大棚育苗方法,属于育苗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甘薯属于旋花科甘薯属,地上为缠绕茎蔓,地下块茎顶分枝末端膨大成卵球形的块茎,外皮淡黄色,光滑。甘薯原本生长在菲律宾等热带地区,热带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引入我国后,特别是北方地区,无法达到高温高湿,必须创造高温高湿的条件。
甘薯育苗是种植甘薯的重要环节,目前多采用常规的育苗技术。催芽温度一般最高不超过35℃,出苗后育苗的空气温度一般要求25-28℃,湿度 70-80%,放在这种环境下,很多病虫害容易滋生,导致薯苗病害增多。而且由于温度、湿度偏低,薯苗生长缓慢,出苗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甘薯超高温大棚育苗方法,采用超高温育苗方式,不易产生病虫害,薯苗生长更为健壮且出苗率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甘薯超高温大棚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育苗棚选址:选择地势高、东西走向、土壤疏松、阳光充足和水电设施齐全的区域建造育苗棚;所述育苗棚的地下埋设地暖管路,育苗棚配置内层塑料纸和外层塑料纸,内层塑料纸内部顶端预置微喷系统;
(2)施肥整畦:按照每亩400~500kg的标准施加有机肥,氮磷钾复合肥45~55kg拌匀撒入土壤,进行翻耕后将地面整平整细,构建土畦,所述土畦的畦宽0.8~1.2m,畦背 0.4~0.6m,畦深0.1~0.15m;
(3)排种与覆土:挑选健康种薯,用39~41℃温水兑成600倍多菌灵, 300倍辛硫磷溶液,浸泡种薯8~12分钟,进行消毒处理;将消毒后的种薯排入所述土畦内,每平米排种15~20kg,种薯之间留有1~3cm间隙;排种后进行覆土,覆土深度盖住种薯上表面2~3cm;
(4)浇水与加温:用29~31℃温水兑800~1000倍的多菌灵溶液进行微喷浇水,浇水量至少使土壤的20cm深度湿透;然后用所述地暖管路进行地温加热,使土壤10cm深处地温达到35~38℃,至少保持两天,两天后保持28~30℃,并紧闭育苗棚通风口,增加空气湿度和温度;
(5)出苗后管理:出苗后白天控制育苗棚内温度不超过48℃,如果温度超过48℃,小口打开育苗棚的内外通气口,使温度降到48℃;湿度保持 90~100%;如果湿度下降打开所述微喷系统进行补水,增加湿度;控制晚上育苗棚内温度不能低于15℃,低于15℃,打开所述地暖管路加热;
(6)炼苗与采苗:待薯苗长到25cm以上时,降低育苗棚温度和湿度,将内外通风口全部最大打开,并将内外塑料纸外端埋入土壤中的部分打开,进行大通风炼苗,炼苗进行2~3天,待到薯苗在手指上缠绕不断时开始采苗,用剪刀在距根部5cm左右处进行采剪;
(7)采苗后管理:采苗后追肥,采用高氮全营养素液体肥料融入水中,随微喷浇水施入,每亩施液体肥1~2公斤,并密闭大棚继续进行步骤(5) 的管理。
作为甘薯超高温大棚育苗方法的优选方案,所述育苗棚采用半斜坡式钢架结构;后墙体及东西墙体采用砖混结构,砖混结构中间加保温层,育苗棚外配置保温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84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