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骨块复位、定位导针植入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38373.0 | 申请日: | 2020-03-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9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 发明(设计)人: | 宋晓峰;张增方;朱朝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
| 主分类号: | A61B17/88 | 分类号: | A61B17/88;A61B17/90;A61B17/92 |
| 代理公司: | 济南尚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07 | 代理人: | 杨宝根 |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位 定位 植入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骨块复位、定位导针植入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第一钳体和与第一钳体铰接连接的第二钳体,第一钳体一端一体成型有环状第一手柄,第二钳体靠近第一手柄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环状第二手柄,第一钳体远离第一手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球形膨大,第二钳体远离第二手柄的一端同样固定连接有球形膨大,球形膨大上固定连接有卡尖,第二钳体靠近球形膨大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矩形导向块,导向块一侧面上等间距开设有供定位导针穿过的导向槽,导向槽垂直于导向块的长边,通过导向块上的导向槽将定位导针植入通道中,骨块复位固定和定位导针植入通过一名医护人员完成,减少了人员的投入,同时缩短了手术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骨块复位、定位导针植入装置。
背景技术
骨折后,根据具体骨折情况,有时手术需要进行内固定。内固定术是用金属螺钉、钢板、髓内针、钢丝或者骨板等物直接在断骨内或外面将断骨连接固定起来。具体使用哪种方式进行连接固定,需要视具体病情而而定。现有技术中,内固定的骨块复位固定和定位导针的植入,必须需要两个人才能完成。一人利用复位钳对骨块夹持固定,复位钳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959587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包括上手柄与下手柄,上手柄与下手柄交叉铰接连接,并成型设有手持组件与钳口组件,上手柄的一端设有手指套环一,上手柄的另一端设有球头一,球头一上设有尖头一,下手柄的一端设有手指套环二,下手柄的另一端设有球头二,球头二上设有尖头二,上手柄的手指套环一与下手柄的手指套环二配合设置构成手持组件,上手柄的尖头一和下手柄的尖头二配合设置构成钳口组件,上手柄与下手柄之间设有可定位钳口组件张开度的定位装置。另外一人将定位导针植入插入通道中。由于现有复位钳功能的限制,一个人无法独立完成骨块的复位固定和定位导针的植入,导致骨折手术内固定时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骨块复位、定位导针植入装置,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骨块复位、定位导针植入装置,包括第一钳体和与第一钳体铰接连接的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一端一体成型有环状第一手柄,所述第二钳体靠近第一手柄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环状第二手柄,所述第一钳体远离第一手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球形膨大,所述第二钳体远离第二手柄的一端同样固定连接有球形膨大,所述球形膨大上固定连接有卡尖,所述第一钳体靠近第一手柄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弧形锁止杆,所述锁止杆位于第一钳体靠近第二钳体的一侧,所述锁止杆上等间距间距开设有锁槽,所述第二钳体上一体成型有与锁槽啮合的锁齿,所述第二钳体靠近球形膨大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矩形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一侧面上等间距开设有供定位导针穿过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垂直于导向块的长边。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钳体上一体成型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第一钳体靠近铰接轴的轴的一侧且位于远离锁止杆的一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止杆的圆心与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的铰接轴轴圆心重合。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使用本骨块复位、定位导针植入装置,通过导向块上的导向槽将定位导针植入通道中,骨块的复位、固定和定位导针的植入可通过一名医护人员完成,减少了人员的投入,同时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展示本实施例整体结构的前视图;
图2是用于展示本实施例整体结构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1、第一钳体;11、第一手柄;12、锁止杆;13、锁槽;14、限位块;2、第二钳体;21、第二手柄;22、导向块;23、导向槽;24、锁齿;3、球形膨大;31、卡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未经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83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