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的可调控管道测量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37842.7 | 申请日: | 2020-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83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游代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领胜城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5/00 | 分类号: | F17D5/00;F16K17/22;F16K27/04;F16K31/06 |
代理公司: | 东台金诚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82 | 代理人: | 刘登科 |
地址: | 224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电磁感应 原理 调控 管道 测量 控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管道仪表检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的可调控管道测量控制装置,包括管道,所述管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柱塞杆,所述柱塞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外部活动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磁铁,所述管道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浮筒,所述浮筒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浮块,通过柱塞杆、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浮块、推杆、滑杆和电阻块的配合使用,从而达到自动控制管道内流量的作用,保证管道内流量的恒定,从而方便测量,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且保证管内流量的稳定,建设设备成本,保证工业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仪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的可调控管道测量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生产越来越规模化,近二十三年来,工程的大型化已成为现代化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业工程中管道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其流量监测已日益迫切,现有的测量方法同是在管道中插入简单的仪器仪表进行流量和温度的测量。
现有的流量测量,往往由于工业管道错综复杂,在管道的弯头、歧管、变径管、过滤器和阀门等处的流速不尽相同,内部流速千变万化,由于流速是影响流量测量准确的主要因素,所以流速的变化也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而且在工业管道中,对管内流量的恒定也具有一定要求,往往需要管内流量的恒定,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需要另设缓冲室和出口管道,增加设备成本,提高维护工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发明者提供了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的可调控管道测量控制装置,具备能够自动调节管道内流量的效果,保证管道流量恒定,从而保证管道流速的恒定,使管道流量测量和管道温度测量的准确性,且自动调节管道内的流量稳定,从而保证出口流量稳定,保证工业生产的需要,建构简单,减少设备数量,节约工程成本的优点。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的可调控管道测量控制装置,包括管道、柱塞杆、第一电磁铁、第一弹簧、控制器、第二电磁铁、浮筒、浮块、推杆、第二弹簧、滑杆、电阻块、调节器、流量感应器、流量显数器、壳体、螺旋片、连接杆、指针、显数盘。
上述各结构的位置及连接关系如下:
所述管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柱塞杆,所述柱塞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外部活动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磁铁,所述管道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浮筒,所述浮筒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浮块,所述浮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外部套接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推杆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外部滑动连接有电阻块,所述电阻块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调节器,所述管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流量感应器,所述流量感应器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流量显数器,所述管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螺旋片,所述螺旋片远离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指针,所述指针的下方活动连接有显数盘。
优选的,所述柱塞杆贯穿管道顶部,柱塞杆活动连接在控制器的内部,且柱塞杆与管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和滑杆、电阻块电性连接,且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滑杆和电阻块和外界电路电性连接,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向对面磁极相反。
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浮筒的内部,且第二弹簧的一端和浮筒固定连接,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和浮块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调节器固定连接在浮筒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螺旋片由两层金属片固定连接组成,且两层金属片为两种不同金属材料。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活动连接在壳体的内部,且连接杆和显数盘活动连接。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领胜城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未经领胜城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78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