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荞麦收割机拨禾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37326.4 | 申请日: | 2020-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8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甘露萍;冉强林;张龙祥;朱思逸;向达兵;赵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65/02 | 分类号: | A01D6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106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荞麦 收割机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荞麦收割机拨禾装置。所述装置是一种利用两个盘状凸轮作为运动控制机构,控制拨禾弹齿运动扶起倒伏荞麦的收割机拨禾装置。所述两个盘状凸轮同心安装固定于机架上。所述盘状凸轮槽内轮廓通过滚子控制凸轮推杆的运动,两个凸轮推杆为一组,共同控制了安装于推杆末端的控制杆运动。所述控制杆上安装两个拨禾杆。所述拨禾杆上安装弹齿。本发明具有对弹齿运动轨迹能够精确控制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产收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荞麦收割机拨禾装置。
背景技术
农业机械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我国农业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农业人口不断流失。为了保证我国农作物粮食供给充足,需要在有限的土地上增加更多的粮食产出。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减轻单位农业人口劳动强度,及农业生产向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根据农业生产经验,荞麦易倒伏,倒伏荞麦不仅会影响作物结实的品质,也会严重影响收获机械的收获效率。因此迫切需要研发一种能够提高荞麦收割机扶禾能力的装置。
立式扶禾器是目前有较好扶禾能力的扶禾装置。这种扶禾器能够扶起倒伏角度高达75°的作物。但却因为复杂的结构,以及立式工作原理导致整个装置难以向大喂入量化的方向发展。
考虑到目前缺少大喂入量的荞麦专用收获机械,所以以具有四川本土特色的易倒伏的高杆作物苦荞麦为收割对象,展开了对卧式半喂入收获机械扶禾装置的研究。最终设计出了一套具有对弹齿运动轨迹、弹齿角度变化规律进行精确控制的机械拨禾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背景,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是卧式收获装置对荞麦作物的扶禾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所述位置控制凸轮、角度控制凸轮分别固定于机架上。所述位置控制凸轮、角度控制凸轮的槽口约束所述位置控制凸轮推杆、角度控制凸轮推杆的滚子在其中运动。所述控制环约束所述位置控制凸轮推杆、角度控制凸轮推杆指向凸轮中心。所述角度控制凸轮推杆、位置控制凸轮推杆与所述凸轮推杆控制杆连接,形成一个类似于四连杆的机构,所述凸轮控制杆推杆与所述拨禾杆连接,所述弹齿安装在所述拨禾杆上。
这样,当所述控制环相对于凸轮匀速转动时,所述弹齿可以按照预定的轨迹和预定的角度转动。使得弹齿能够插入倒伏作物地面,然后顺着植物倒伏角度指向地面,脱离被拨动的植株,以免挑出已被切割的作物。
其中,用于控制所述位置控制凸轮推杆、角度控制凸轮推杆的所述控制环指向所述凸轮中心的是所述位置控制凸轮推杆套筒、角度控制推杆滑动套筒、套筒滑动槽基座。所述套筒滑动槽基座上滑动槽与凸轮中心同心,所述角度控制凸轮推杆滑动套筒在所述套筒滑动槽基座槽内滑动,这样所述角度控制凸轮推杆就与凸轮中心共线。另外,所述位置控制凸轮推杆套筒中心孔轴线指向凸轮中心,即可控制所述位置控制凸轮推杆指向凸轮中心。
这样,拨禾装置即可按照原定的运动轨迹转动,扶起倒伏的荞麦作物。
综上所述,本发明相比传统偏心式拨禾轮,具有更好的扶禾能力,可以对不同地区荞麦作物灵活设计凸轮轨迹,实现精确的扶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荞麦收割机拨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的侧视图。
图2为图1中荞麦收割机拨禾装置的等轴测图。
图3为图2中控制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1为弹齿,2为凸轮推杆控制杆,3为角度控制凸轮推杆,4为位置控制凸轮推杆,5为位置控制凸轮,6为角度控制凸轮,7为拨禾杆,8为推杆控制环,9为连接轴,10为推杆稳定架,11为传动支架。12为位置控制凸轮推杆套筒,13为滑动套筒基座,14为角度控制凸轮推杆滑动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大学,未经成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73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节点式大数据处理方法
- 下一篇:抗微生物感染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